首页>
根据【关键词:彩】搜索到相关结果 92 条
-
绘画色彩形式纵横谈
-
作者:
刘立勤
来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绘画
油画艺术
印象主义绘画
塞尚
现代绘画
色彩语言
表现主义
绘画色彩
后印象主义
当代绘画
-
描述:
油画之所以如此富于表现力,最根本的在于它是以丰富多彩的色彩语言塑造绘画形象,用色彩来传神,表情、达意。自有绘画以来,历代艺术家为色彩形式的发展作了许多探索和贡献,绘画的色彩形式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
-
“沫若文库”(中国室)的概要
-
作者:
王佳
来源:
郭沫若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人生
抗战时期
郭沫若
理想人格
球形天才
-
描述:
"沫若文库"是由以下书籍文物组成的:图书1349册,甲骨片 96片,郭沫若先生青铜像一座,他书写的横幅和纸折本十三件, 青磁小壶两件,青花儿戏罐两个,天蓝釉壶一件,钟表一件,文具一套,紫檀套盒一件,紫檀书桌一张,考古资料照片十三张。可
-
采访报道中的“统摄思维”
-
作者:
尹德刚
来源:
新闻大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家
五彩缤纷
科技成果
研制成功
结合
发散思维
统摄思维
采访对象
采访过程
市人民政府
-
描述:
恰如“文武之道”有张有弛一样,我们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也常常是张弛交替、纵擒结合的。为了打开我们记者自身以及采访对象的思路,我们常常采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发散”的结果,使我们获得了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信息。如何
-
读者文摘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防水
瓷砖
家居
丰富
卫生间
色彩
装饰材料
-
描述:
五彩缤纷的钢材联邦德国化学家利用光线干扰折射,引起色彩变化这一原理,制造出一种透明薄膜,涂在钢材表面,就会产生"干扰效应",使钢材闪烁出不同的色彩。这层薄膜紧紧贴在钢材上,不怕钢材变曲,冲压和拉伸
-
西德绿化印象
-
作者:
莫俊英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颜色
森林
德国人
五彩缤纷
多瑙河
绿化
法兰克福
野生动物
大机场
-
描述:
我乘坐的波音747客机,从香港经过十六小时飞行后,缓缓地向世界第二大机场——法兰克福机场下降。穿过云层,突现出一片林海,我马上给这五彩缤纷的森林所吸引了。绿色的森林在国内也常见,偶也渗杂有几丛红叶枫树,但是象这样丰富颜色的森林,一生还是首次欣赏到。过去看过一些风
-
竞芳斗艳 五彩缤纷——六首《对花》的比较研究
-
作者:
易人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旋律型
对花
五彩缤纷
旋法
不同地区
羽调式
调式色彩
精神境界
曲式结构
-
描述: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芬芳四溢的花香。花,是美的象征,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和花分不开的,它构成了五彩缤纷的锦簇世界、孕育着人们高雅浩美的精神境界。人们爱花、赏花、赞花,进而咏花、唱花.《对花》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小调,汉族民间对歌中最常用的一种题材.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
-
色彩与音乐
-
作者:
威尔逊·里列
滕书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音乐节
色彩体系
术语
感觉系统
颜色
彩色
振动
作曲家
斯克里亚宾
-
描述:
比起创造新字来,人们宁愿使用比喻。比喻也适用于色彩。若一个人用“天蓝”或“邮箱红”等术语,我们就很清楚他是什么意思。当然,用于艺术和绘画中的五彩缤纷的色度时,色彩并非唯一准确的术语。二百多年前,兴趣
-
驰神运思 壮心不已--邓白工笔国画选刊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画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亮点
颜色
淡彩
冷暖色调
西湖
背景
画面色彩
搭配
重彩
高饱和度
-
描述:
驰神运思 壮心不已--邓白工笔国画选刊
-
也谈“中国油画的基本问题”油画系
-
作者:
刁文杰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色彩
风景写生
印象派
现代艺术
艺术品
自然景色
现代思潮
-
描述:
也谈“中国油画的基本问题”油画系
-
两个要点和一个尝试——谈我的工笔重彩人体写生课教学
-
作者:
李钟录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教学
中国画专业
传统技法
工笔重彩
模特
中国人物画
学生学习
写生
表现技法
-
描述:
工笔重彩人体写生,是美术院校学生学习中国人物画传统技法必设的课程之一。一般的安排在中国画专业高年级,继工笔白描着衣人物(临摹与写生),工笔重彩着衣人物(肖像、全身的临摹与写生)之后,是工笔重彩人物课的最后一个课题。因其写生对象客观条件的复杂性和表现技法要求的严格性,学生不易很好掌握,有较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