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988 条
-
材料、语言、形式与自我的回归
-
作者:
潘寨民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颜色秞
形式
对应关系
-
描述:
颜色秞发色的形态与自然物象的形态存在着模糊的关联与对应关系。把颜色秞发色形态与自然物象结构的对应关系提炼为具有视觉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图像,回归其材料特质、表现语言、形式的探索,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
论陶瓷壁饰艺术介入环境空间
-
作者:
余剑峰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陶瓷
介入
艺术作品
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
装饰艺术
壁饰艺术
工艺
环境空间
-
描述:
一、陶瓷壁饰艺术概述壁饰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环境空间中的墙体界面上通过绘画或工艺手段制作完成的装饰艺术,它包括壁画、壁雕、壁刻、壁挂、壁毯及壁面镶嵌等一系列与壁面及周边特定环境发生关系的艺术作品。陶瓷壁
-
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应“内外”兼修
-
作者:
冯都通
施琳琳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院校
泥塑
院体
造型基础
教学方式
当代艺术
造型方式
传统雕塑
基础教学
二十年
-
描述:
目前纵观国内各大美术院校院校在这一二十年雕塑基础教学中虽然都开设了些新的课程,但仍然是以泥塑人体写生为造型基础,总体来说变化不是太大。从另一个角度也涚明当前国内的雕塑教学力量中写实泥塑基础教学力量相对其它材料基础教学的教学
-
浅谈高温颜色釉与浅堆雕技法的综合装饰
-
作者:
操霞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
单色釉
陶艺家
技法
烧成过程
表现形式
偶然性
人造宝石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高温颜色釉是景德镇陶瓷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人造宝石",有"千窑难得一宝"、"寸金窑烧寸金瓷"之美誉。古代颜色釉多以单色釉为主,现代的颜色釉却有了众多突破,创新出多彩的釉瓷
-
浅谈中国画与陶瓷艺术的结合
-
作者:
徐斌
柳云英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相互影响
表现手法
中国画艺术
陶瓷传统
民族文化
景德镇陶瓷艺术
表现形式
结合运用
粉彩
-
描述:
陶瓷与绘画,从一开始就如孪生姐妹而血脉相通,同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景德镇陶瓷艺术瑰丽多彩,中国画艺术繁花似锦,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瓷都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千世领先、精美绝伦的青花、粉彩、新彩等各种陶瓷艺术。她们的血缘决定了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加
-
平面装潢人才培养模式
-
作者:
匡载彰
谭静文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平面装潢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
描述:
平面装潢是诠释美、创造美的艺术,是实用设计艺术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社会的热捧,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加有效地培养平面装潢设计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詹春生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陶瓷文化
景德镇市
高级专家
表现形式
珐琅
江西
传承与创新
工艺美术
粉彩
-
描述:
【艺术家档案】詹春生(占春生)艺名:德源,1962年生于江西景德镇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陶瓷艺术大师(收藏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昌南(CHINA)官窑高级艺术顾问德原瓷业艺术总监特艺指导老师景德镇市高级技术培训学校副校长
-
温润厚重 博大雄浑——论刘超鸿虚灵博雅的瓷雕艺术
-
作者:
吴丹妤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艺术表现形式
江南丘陵
艺术生涯
经济文化
技艺
陶瓷学
陶瓷艺术
虚灵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正>泥土与火的融合之作,辅以釉料装饰之美,成就陶瓷艺术,这门技艺使景德镇这个江南丘陵中不起眼而又交通闭塞的小镇在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史上书写下浓厚而又靓丽的笔墨。当代景德镇陶瓷以艺术瓷最为出彩,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简单说来有
-
雕塑与空间三题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空间概念
逻辑空间
空间思维
原始人
三度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观念
雕塑空间
现代雕塑
-
描述:
一、人类原始空间思维与原始雕塑空间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海德格尔所说:"生存是空间性的"。雕塑的空间永远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具有突出的人文性质,雕塑就是生命对空间的占有。美国学者诺伯格·斯卡而兹曾提出五种空间概念:整合了人和自然有机环境的实有空间;使人认同其自身的知觉空间;能够被人思考的认识空间;人所隶属的包含了整个社会及文化整体的生存空间;能够提供描述其它空间工具的逻辑空间。最初原始人的雕塑创作以自我本位的、不断扩大的知觉空间为基础。通过直观地感受人的自身生命来进行雕塑创作,因而原始
-
雕塑空间形态的轨迹与延伸——第十七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论坛
空间形态
心理空间
艺术表现方式
表现功能
本体语言
与空间
雕塑艺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有关"雕塑与空间"的探讨,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当下雕塑艺术表现方式的繁杂语境中,重新审视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对于深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功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雕塑与空间的构造关系中所产生的结构,蕴含着
<
1
2
3
...
93
94
95
...
97
98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