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静谧中永恒地流动”——访旅法画家司徒立
作者: 薛晓雁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人物访谈   旅法画家   美术教育   形式结构理论   司徒立   “具象表现绘画”   造型艺术   油画  
描述: 2003年最后的一月,上海美术馆举办了旅法画家司徒立“澄明之静”画展,展出了画家近四十幅油画和素描。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普卢旺斯古堡”、“林中空地、山谷晨曦”前;在空恒寂寥、物自生听的“静穆-家居物事系列”前;在幽中独秀,王者之香的“兰花系列”之前,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兼具哲学家身份的艺术家。
有多少雕塑可以重来——上海城市雕塑众说纷纭
作者: 向洋   云雁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人文环境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心理环境  
描述: 有多少雕塑可以重来——上海城市雕塑众说纷纭
越北纪行(上)
作者: 言力   来源: 学习导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景观   胡志明纪念堂   生活方式   广西   越南  
描述: 金兰湾和怪异的水上木偶阳春三月,广西的气候已经非常暖和,我们一行在北海市大酒店吃过早餐就乘大巴往防城方向开进。跨过北仑河,一踏上越南茫街的土地,那种发展中国家的特性就五彩斑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熙熙攘攘嘈杂的人流,到处吆喝的叫卖声,高高扬起的尘土,无序流动的车辆……我们边走边逛,在街边卖椰子的越南妇女面前停住。满街的越南人一般都会一些简单的中文对话,人民币在越南也可直接流通,很方便,鲜嫩欲滴的椰子仅3元人民币一个。于是,我们一行每人叫越南妇女给我们挑了一个。越南妇女用柴刀很用力地将椰子砍开,插上一根塑料吸管,就叫我们吸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辆越南的大巴来了,我们乘大巴穿过市区,朝郊外一个河港开去。在河港码头上,我们坐上了一只不大的敞蓬机帆船。机帆船“啪、啪、啪、啪”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一个多小时后,便到了越南著名的金兰湾海面。金兰湾海水平如镜面,无风无浪,一点没有大海的强悍,相反还像江南的湖面那般犹抱琵琶半遮面,平静中带着几分羞涩。下船上岸后,我们匆匆吃过晚餐,继续向河内开进。我们乘的虽然是南韩的“现代”豪华大巴,但还是跑了近4个小时。夜幕下,红河三角洲的田野从我们的车窗外刷刷地掠过,偶尔有点光亮,那是又到了一个小...
环球嘉年华:捧给中国的一道游乐盛宴
作者: 王可   来源: 科学之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球嘉年华   娱乐场   消费观念   中国   运作模式  
描述: 全世界最大最“正宗”的环球巡回游乐园——环球嘉年华,于2004年7月2日首次在中国首都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亮相。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就刮起了一股“嘉年华”旋风。一时间尖叫声、簇拥声不绝于耳。许多人沉浸在
本真与变换关于架上绘画命运的一点思考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绘画作品   架上艺术   历史使命   展示方式   表现形式   中世纪晚期   世纪初   架上绘画艺术   本真  
描述: 作品,也即指展示及应用于宫廷、宅邸、博物馆、美术馆等场合之中的绘画作品(尤指画布油画、版画及其它纸本的绘画作品)。众所周知,架上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及展示方式出自欧洲中世纪晚期,15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时期
媒体的替身
作者: Nicolas   Bourriaud   严舒黎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每个人   产业系统   物质形式   基本的   信息体系   后期制作   媒体   图像   新闻工作者  
描述: 王度参与的是媒体产业系统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他演绎着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对图像进行后期制作.使之呈现为三维空间的雕塑.而信息体系由此得以物化。正是以这种方式,王度在后期制作上运用了一个基本的原理,即赋予流动的媒体以固定的物质形式
论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作者: 叶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美学思想   绘画技法   艺术精神   造型艺术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写意性  
描述: 工笔画是以线条勾勒、敷色渲染为主要技法的绘画样式,而工笔也是中国画的一种基本描绘方法。它体现了中国画语言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中国绘画造型的基础。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基本形式,较之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给人留下的一般印象是再现性的描述和精细的刻画。
浅谈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重彩画   审美观念   当代   中国画   艺术语言   绘画形式   民族传统文化  
描述: 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新的语言样式,它们冲击着人们视觉感官的同时,也不禁令人深思:当今工笔重彩画在它的发展演进中能否留住民族传统的绘画形式?它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可视的旋律——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
作者: 郝大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线描艺术   绘画语言   民族文化   中国画   人物形象   形式美感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艺术上的繁难度很高,它是个需要技艺上不断刻苦磨炼,才能得心应手地表达思想内容的画种。工笔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成图因素是线描,线描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完整
没骨的现代意义
作者: 林若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现代意义   “没骨”   中国画   造型艺术   骨法   笔墨图式  
描述: 世纪之交的中国画坛,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传统笔墨方面所存在的危机似乎更明显一些。传统笔墨的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欣赏者,中国人除了少数跟中国书画有关联外,绝大多数已不再接触毛笔,因此欣赏者无法追随传统,通过毛笔的路径欣赏中国画的笔墨。 中国绘画被称为线条的艺术,但“骨法用笔”近20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笔写意两极未能从传统的巅峰找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出路。与“骨法用笔”相异的“没骨”
< 1 2 3 ... 31 32 33 ... 35 36 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