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现代主义设计在城市广场雕塑中的体现
作者: 冯俊   来源: 内江科技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美   现代主义设计   城市广场雕塑  
描述: 在现代城市广场雕塑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设计思想与理论,展现城市特色及雕塑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体现风格多样的时代气息,是值得城市广场雕塑设计者思考的问题。
哥特式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
作者: 龚吉雯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性   哥特式   建筑特点  
描述: 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哥特式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造成一种火焰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 让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谈中国古代雕塑中的线的魅力
作者: 吴立君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中国古代雕塑   视觉形式   舞台   “线”   雕塑艺术   线条   艺术个性  
描述: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艺术舞台上,中国古代传统雕塑艺术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它是以"写意的线条"(简练、概括和质朴)和"写实的线条"(繁复、具体和细致)的"线"来塑造形态,其独特的视觉形式自成体系、造型饱满流畅、风格独特。
无声之中蕴有生
作者: 魏泽崧   汪霞   来源: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形式   独特魅力   蜡像艺术  
描述: 在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异彩纷呈的今天,蜡像艺术以其独特魅力和精巧技艺栩栩如生地再现生活与历史,从而成为艺术家园的一枝瑰丽奇葩,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超级写实的造型手段,蜡像采用以工业蜡为主
1.李大钊生平思想展在京开幕
作者: 肖一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活动   人生历程   开幕仪式   对外开放   生平思想   北京市   李大钊   烈士陵园  
描述: 2007年4月28日,北京市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李大钊就义80周年。上午,在北京市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举行了"永远的丰碑--李大钊生平思想展"开幕仪式,展览采用实物、照片、雕塑、油画、电子
《营造法式》中的建筑美学思想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营造法式》   美学   建筑  
描述: 宋代的《营造法式》不仅是中国古建筑技术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看,也是中国古建筑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建筑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功用、建筑与礼制、建筑与神祇、建筑与法则、建筑的体势、建筑的装饰等方面
发自内心吟唱的歌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传统技法   内心   鲁迅美术学院   工作室   吟唱   发展趋势   语言形式  
描述: 马传龙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型艺术工作室并获硕士学位。在就读研究生期间,他潜心研究写实油画的传统技法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之后,他又对绘画的语言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他的一系创作中进行了探索。为此,他也一直向往着去看看世界的艺术之都——巴黎。
景德镇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 施伟佳   来源: 理论导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战略   景德镇   城市化建设   农村人口   社会结构   城市经济   城市规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基础设施  
描述: 城市化指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一种变化,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逐渐转变成非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城镇居民,城市和城镇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
论技术与陶艺的形式
作者: 金文伟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   陶艺形式  
描述: 本文以陶瓷是艺术和科技的属性为基础,阐述了技术在陶艺创作中的真实性,着重论述陶艺形式必须建构在美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之上,并且认同技术对形式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陶艺及其它材料艺术创作有所裨益。[著者文摘]
哲思与激情——唐诗的油画作品
作者: 王小邪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台风   艺术家   表达   叙事方式   创作者   作品   汉堡包   唐诗   油画  
描述: 当杜尚将小便池作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会上公开展示之后,艺术创作似乎开始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品的意义与功能也被诠释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自由。艺术早已不再仅仅是视觉愉悦的工具,比视觉愉悦更重要的是它直视反映现代社会的功能。21世纪,“80后”早已经从一个群体发展成为一种概念,成为这个社会上势力强
< 1 2 3 ... 28 29 30 ... 50 51 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