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哥特式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
-
作者:
龚吉雯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性
哥特式
建筑特点
-
描述:
哥特式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它有以下建筑特点: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高耸的塔楼多为尖笋状;斜柱加固支撑较薄墙面,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哥特式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 让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
百神齐聚,五教共存―昭通五大宗教地名
-
作者:
傅奠基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昭通
历史
地名
宗教
-
描述:
形式众多的宗教地名,真实记录了昭通五教共存的历史。诸多宗教地名作为历史的见证,诉说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压迫中先民们艰难前行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们在身心交困的境遇中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名,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使后人还能感受到先民们曾经的挫折与希望,成功与失败,光荣与梦想。
-
浅论宋词中的柳文化
-
作者:
田耿辉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
缘柳抒情
咏柳之语
喻柳之笔
宋词
-
描述:
“柳”在宋词中的运用是惊人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且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展现出五彩斑斓之色。宋代词人以咏柳之语和喻柳之笔大量吟咏柳这一景物,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赋予了柳这一景物浓厚的文化涵蕴,形成了宋词中独具特色的柳文化。
-
评汤世杰的系列短篇小说《彩云南》
-
作者:
王正昌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校场
山雾
作品
寡妇
汤世杰
蘑菇房
云南
灰黑
短篇小说
-
描述:
从长江三峡出口处的一个小城,一个少年光着脚板走向人生,经过长途跋涉,穿过动乱的年月,来到云贵高原大山的褶皱里,当了铁路小站的养路工。历经“忧郁”和“痛苦”,“回忆”和“幻想”,“沉沦”和“升华”,而今,在他——汤世杰,在彩云之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冒出来的一个中年作家。最近,向读者捧献上五彩缤纷的《彩云南》系列短篇小说。这有如采自清晨、带着朝霞和露珠的五个短篇是:《古校场》(载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10期)、《火塘》、《江柴》(《中国作家》1987年第4期)、《江祭》、《六轮》(《滇池》198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