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988 条
-
焙烧纳米粉体推板式隧道窑温度特性详细剖析
-
作者:
邢桂菊
黄国华
李勇
高洪滨
来源:
工业加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测温
焙烧区
数值模拟
推板式隧道窑
-
描述:
基于纳米粉体生产过程的特殊焙烧工艺需要,采用热电偶测温和数值模拟温度场的方法详细考察了一台推板式隧道窑的工作特性,找出了该焙烧区不能实现恒温精度以及恒温区短等形成因素,提出了正确的设计理念,可为炉窑设计与制造单位提供参考。
-
食风的海滩怪兽:西奥·詹森的动力雕塑
-
作者:
张宾雁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爬行动物
詹森
行走
怪兽
机械装置
进化
生命形式
旋转动力
雕塑
海滩
-
描述:
艺术与工程学之间的围墙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西奥·詹森"自称为上帝的西奥·詹森正在进化一种全新物种,他设计的以无数条腿行走的生物在荷兰海岸线上闲逛,以阵风为食。"2007年美国加州有线台在介绍荷兰著名的动力雕塑家西奥·詹森(Theo Jansen)和他的作品时,观众们惊讶地在电视屏幕中看到:荷兰的海滩上,浪涛翻滚,灯塔屹立于悬崖峭
-
观点
-
作者:
陈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审美方式
传统工笔
艺术理念
表达方式
观点
审美趣味
绘画形式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当下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空间从艺术理念和语言的层面去重新认知传统工笔画中的审美趣味。它不应是一个绘画形式和种类的"继承",而应该是作者价值观、艺术观的呈现。
-
《我看到了幸福》向京作品一天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方式
连环画
新尝试
展览方式
大作品
随笔
艺术家
同名
幸福
雕塑艺术
-
描述:
2011年4月20日,雕塑艺术家向京的"我看到了幸福"小作品展暨同名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银泰中心举办。在这次展览中向京一改近年来一直以大作品为主的展览呈现方式:与原来的小作品在题材和形式上不同的是,这次展览从构想到呈现都采用了"系列"的概念,如同连
-
纸上蔡锦
-
作者:
郭靖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面空间
油画语言
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绘画
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
北平
审美趣味
艺术创造规律
油画创作
-
描述:
的纸上作品,更加深了观众对蔡锦的重新认识。 出生于1965年的蔡锦,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一双清亮的眼睛显得格外不谙世事。日式齐刘海的她讲起话来温柔和气,但脚上一双疑似朋克风格的厚底娃娃鞋还是出卖
-
彼岸的想象:岳雷的绘画创作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自西方油画输入中国以来,将写意性的中国艺术传统融入到油画艺术语言中,一直是中国艺术家致力的一条艺术道路。晚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评价“泰西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邹一桂的评价标准即来自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的审美趣味,逸笔草草是文人高韬的胸怀及心境的反映,而那种工整性的技术表现则是工匠的所作所为,其趣味和才能不能入画品,或只能列入画品中的末等“能品”。邹一桂对泰西画法的评价,说明了中西艺术存在的审美差异,“写意”是中国艺术重要的传统。但是,邹一桂的评价也有偏颇之处,就实际情况而言,他在当时所接触到的“泰西”绘画很有限,他看到的只是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少量宗教画或在中国创作的满足皇家宫廷趣味的绘画。拿中国一流画家与西方二流画家乃至业余画家的作品相比,自然存在落差,由此也会陷入盲目的文化自大及优越感之中。此后,亲临欧洲的康有为、徐悲鸿等人对西方绘画的评价则是另一番光景,在目睹米开郎基罗、拉菲尔等西方历代大师的作品后,康、徐等人认识到西方绘画并非全然是“虽工亦匠”。特别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之后,抽象、表现、构成性绘画等艺术流派的出现,西方也改变了以写实为中心的艺术面貌,艺术再现不再流于表面的客观性逼真,而以内在的情感和精神性表达为目的,这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主流。
-
北京:异托邦时代
-
作者:
李雨桐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8月20日,“异托邦——江海作品(1990—2011)展览”开幕式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以江海近年创作的新作为主,选取了以往具有代表性作品,由此构成他二十年来艺术创作的基本样貌和脉络。 江海
-
名作汇聚佛罗伦萨国际古董博览会
-
作者:
吴楠楠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第二十七届佛罗伦萨国际古董博览会一如既往地为欣赏意大利艺术的藏家带来了大量珍贵的藏品,共有88位古董商参展,其中有74位来自意大利,14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自2001年就开始担任该博览会秘书长的乔瓦尼-普拉泰西(Giovanni Pratesi)先生在接受访谈时感慨到:“博览会虽然历时半个多世纪,却仍然热情如火”。本届博览会上的展品种类非常丰富,每一件都与众不同。这些作品包含了从油画到插画、古书、雕塑、家具等多个门类。对于不能身临其境的藏家来说,不如跟随我们的文字来窥探博览会的精彩一角。 让我们先来看看绘画。本次展出的绘画作品题材多样,年代跨越几个世纪,绘画种类以油画为主,素描、版画、蜡笔画等其他类型也多有精彩之处。创作于1772年的《广场上的节日》被装裱在一个浅金色雕花画框中,是一幅珍贵的带有维罗纳艺术家马尔科·马尔科拉签名的油画。它是反映18世纪意大利北部名城维罗纳生活场景的重要资料。提到维罗纳不能不多说几句,这座城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散发着浓浓的浪漫气息。那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非常优越,盛产葡萄酒和优质大理石,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彼处,被称为“爱之城”。
-
青年艺术家的未来
-
作者:
杨韵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9月22日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的“青年艺术100”展览令人印象深刻,入选的100位青年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如同艺术的新浪潮,让我看到了充满激情和创意的新鲜血液在艺术中涌动。这个展览,所涉及的艺术家多为1975年(含1975年)之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媒介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水墨、影像、装置等各个艺术门类,这几乎是中国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一次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生态。 青年艺术家被寄予厚望,是艺术发展的未来,也代表着艺术创作的现状与趋势,因此他们的创作生涯受到格外的关注,选拔和推介中国青年艺术家、促进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似乎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这也正是举办“青年艺术100”项目的真正意图所在。
-
田禾: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地耳濡目染,她也爱上了这个行当,1999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作品《19岁》即是以雕塑形式完成并且获奖。这件反映同龄人精神状态的作品预示了她后来的走向,她虽然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继续深造,但事实上,她在
<
1
2
3
...
9
10
11
...
97
98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