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常】搜索到相关结果 52 条
-
藤花一城吹古香
-
作者:
陈肃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居
坎坷
灵魂
洪亮吉
黄仲则
城池
石拱桥
常州
苏轼
紫藤花
-
描述:
顾塘桥是一尊小桥,小石拱桥,玲珑而古雅,苏轼的晚年在这桥畔度过,桥的名声才飞扬起来。历经人生坎坷的苏轼,所以要到这桥畔来定居,实在也有他自己的考虑。这儿远离京城,可以获得心境宁静,又是一个书香城池,读书人多,知音多,风
-
把耳朵交给母语
-
作者:
石红许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家乡话
生活
日常交往
普通话
土话
迁徙
汉语言
方言
母语
-
描述: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咿咿呀呀说语起,语言在日常交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生活历练,庆幸我非但没有学会油腔滑调,居然也能驾驭三种语言(严格的说是汉语言的三种形态):一是养育我乡村的土话
-
小城印象
-
作者:
李春蕾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泥地面
芒果树
翠玲珑
在山
四季常青
湖海
-
描述:
小城挺小,但很真实。看过宫崎峻的电影么?小城就像里面世界的翻版,苍翠玲珑,小巷弯弯,在你不经意转弯之后,或许就发现一家别具风格的古朴小店。小城的阳光,清澈里带干爽的芬芳。初中上学的日子,每天骑车迎着朝阳溜下长长的坡道,看一路的鹅黄一路的苍翠,还有那蓝得干净的天空。
-
鹅湖书院一瞥
-
作者:
赵梃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正是春时,草木欣欣向荣,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到达江西上饶,找了一辆私人面包车,我赶往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山为武夷支脉,因山上有鹅湖而得名。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给书院染上了水墨画一般的色彩,所以,我们一入书院,便看见三五成群的美术生在书院写生、素描、水彩、油画,这些西方的绘画技法与水墨风的书院撞击在一起,我也是醉了。
-
冬日观“美林”
-
作者:
程浩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流连忘返,一种母爱的善良、艰辛与伟大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好像在那一刻再次看到了待我恩重如山,非常非常疼爱我,但已逝的我的母亲。
-
回程
-
作者:
罗凌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雨天,各色的伞,如生动的油画。 伞与伞碰撞,心跳的声音不可遏制地传来。好比出租司机提防乘客是歹徒,乘客惊惧出租车会不道德地行向不知名的绑架地点一样。 一个周旋的过程,与别人,和自己。 期待一个圆,这个圆如隐逝的眼波,不羁的风,赴难的勇士,然而只有轮回之圆才真实地为我们所拥有。一如秋去了,春来了,天热了,又冷了。
-
梦里梦外的婺源
-
作者:
程越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婺源的最大看点,其实是随着脚步娓娓而来的民宅。那季季耐看、年年可赏的徽式古民居相伴着一株株古树名木,在小桥流水、青山萦岚的衬托下,如宋元风格的国画意境幽远,又似印象派莫奈的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 婺源的民居与徽州古村落如出一辙,依山傍水,粉壁黛瓦马头墙,村头屹立着古牌坊,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
-
拾穗记
-
作者:
詹船海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诗经·小雅·大田》篇中有句云:“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写的是收割季节,公田私田,都有遗落的禾穗,这遗落的,都归寡妇拾了去,无人计较,甚至相袭成为一种“习惯法”:凡遗落之穗,则归弱无生计之寡妇。可见在那被教科书称为奴隶社会的时期,其实也不乏温情的镜头。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观刈麦》一诗,其中描绘了一位拾麦穗的贫妇人:“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官府苛政之下,也还有这贫妇人拾穗的机会,这也是古风的一种遗留。 清人纪晓岚也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记道:“乡村麦熟时,妇孺数十为群,随刈者之后,收所残剩,谓之拾麦。农家习以为俗,亦不复回顾,犹古风也。”还写道,四五月间,为了抢着拾麦,妇女们往往露宿遍野。 我当然还想起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油画名作《拾穗者》。画中那三位农妇躬身拾穗的情景,寄寓着米勒对草根人民深深的同情和敬意。观此画,又想起《诗经》中的诗句,我希望这三位大婶并不是寡妇。 每观《拾穗者》,以及读到如上述关于拾穗的诗句,我都想起我小时候亲历的拾穗故事,想起我的外祖父。
-
黄角坪远眺
-
作者:
余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难得一个周末,终于摆脱了案牍之劳形,一个人轻衫薄褛,来到了回兴黄角坪公园。 站在黄角坪公园最高处,向北眺望,重庆机场像一艘硕大无朋的航空母舰,停泊在碧海蓝天之间;两条笔直的跑道像平铺的银色地毯,向北无限地伸展。跑道上一架架大型客机伴随着破空而起的轰鸣声直冲蓝天,慢慢消逝在无边的苍穹。机场的东面是翠绿的山岚,玉圆精致,像撒落一地的珍珠玛瑙。随着机场三期、四期工程的启动,不久的将来,那里将变成一个梦幻般的国际机场,堪与世界上最漂亮的迪拜机场相比肩。视线西移,从绿梦广场上红色的四方碑和流线型舒缓高挑的轻轨线到碧津公园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八角飞檐,从金港国际的现代流苏到遛马山公园的“补天巨石”,渝北城区灰色的城市棱廓在搜索的视野里逐渐变得瘦长而渺茫。机场高速路从脚下穿过渝州隧道,如双龙出洞,一路蜿蜒向北,犹如一组飘忽流动的五线谱,穿梭的车流恰似一个个欢快的音符。 换一个角度再向东远眺:一道连绵的青山从北向南横亘于天地之间,那是巴渝大地有名的铜锣山脉。北段峰峦如聚,万山叠翠,层峦起伏,如大海上卷起的波涛。中断秀峰林立,碧玉高耸,林木葱茏,恰似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卷。
-
天空
-
作者:
苗理洁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作策略
语文课堂
教研活动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教学常规
-
描述:
初见余小伦作品,是在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民俗馆的陶瓷展廊。摆设在那里的瓷器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展出期间每天人潮涌涌,好评如潮。他的作品,为釉下彩装饰手法,多以青花料和釉里红釉料为主,时尚不失典雅、传统不失现代的新时代风格,纯净大气,优雅安详。 说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对本地陶瓷行业的人和事孤陋寡闻,而他的名字,早在广东陶瓷界如雷贯耳、立一方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