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2014 条
-
中国工笔花鸟画时代与题材变迁
-
作者:
顾静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题材
创作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工笔花鸟画题材表现正在克服从前的单一、雷同、肤浅和缺乏学术探索的缺点,重视画家的生存环境,重视表现内心感受,发掘精神价值,而这些都在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理想,并形成现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风格、流派多元共生的艺术格局。
-
江水沐工笔花鸟画选
-
作者:
江水沐
来源:
人民政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江水沐工笔花鸟画选
-
檀东铿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政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大展
笔花
特聘画师
福建师大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中国绘画
电视美术
-
描述:
檀东铿 1943年生于福州,1965年毕业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师大美术系主任、副教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书画室特聘画师。擅长工笔花鸟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届美展,第一、二届当代工笔画大展等国内大型画展。专著有三十集电视美术系列片《中国绘画长廊》、二十集电视美术教学片《工笔画鸟画》,出版有《檀东铿画辑》。
-
工笔花鸟画的意象用色
-
作者:
李兰平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色
工笔花鸟画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工笔花乌画设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意象用色.意象用色就是通过使用有意蕴的色彩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当代工笔花乌画更加注重设色的写意性,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意象性技法来抒写胸中意趣.
-
咫尺画幅天地宽——檀东铿的扇面作品
-
作者:
郑乃珖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檀东铿,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陶行知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尤精于工笔花鸟画,长期授业于著名花鸟画大师郑乃珖先生,在文学、书法、中国画史论上都有较高的造诣。多年来,有百余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或发表于《美术》《中国画》等重要学术刊物,多件作品入编《中国现代花鸟
-
永远的维廉同志
-
作者:
景艳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他依旧穿着那套他常穿的蓝黑色西装、雪白的衬衫,系着蓝底白点的领带,端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戴着眼镜,握着笔,面对着他那本书写得密密麻麻的小笔记本。黑色的牡丹牌老式收音机、机械发条闹钟、黄色的拨号电话以及那标配的青花茶杯都是他用过好多年的老物件。以前,找他的人多,他总是这么抬着头,温和而又沉静地倾听着。而今,他还是这般神情,只是闹钟不再嘀嗒,电话不再响起,收音机不再歌唱。灯影之下,他的蜡像,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楼一侧的人物展厅里,和周遭的物事定格在某时某刻的记忆中——栩栩如生。人往风不微,他,是永远的维廉同志。
-
彩气山前白鹭飞
-
作者:
管柏华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旧市工商联在彩气山。彩气山与大庙山原为临肩一脉,即大庙山自西向东去的话,则到了金鼎峰后一路继续向东到高楼轩戛然而止;另一路则往东北经崎顶、金斗山而至吉祥山,其形状颇似一条游龙,而大庙山是龙首,彩气山则是龙脊,吉祥山想必就是龙尾了。旧时有堪舆先生说:此处有沙龙眠卧,得水而活,所以最宜主人。传说古时曾有五彩祥云缭绕此山上,远望似华盖,故称彩气山。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山北麓建房,挖出的泥土比石头还重,取一小块放到
-
百年石刻 《三百三十有三士记》
-
作者:
卢美松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有日在福州西湖宛在堂,参加讨论西湖公园志的编修会议。福州文史专家郑子端先生提到,在公园正门过桥后右边风雨亭廊前,有一块立石,前面为1933年余江人吴迈七绝诗石刻,背后还有刻字,但字迹比较模糊,看不清内容。出于好奇心和职业敏感,会后我即请郑先生同去观看。原来刻石是一块约一人高的太湖石,乃石质较为致密的花岗石,经湖浪冲击,石窍玲珑,十分可人。仔细观察,湖石上半部,可见有许多细密的行楷刻字,首见题目为“福建学使察院三百三十有三士”字样,由此可知是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福建提学使朱筠主持科试取士的一段故事有关。朱筠(1729-1781),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顺天大兴人。清代著名学者、文献学家、藏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翰林学士,著有《笥河文集》。
-
我画兰花
-
作者:
江水沐
来源:
闽南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出版社
新华书店
工笔画
美术学院
创作过程
兰花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二十多年来,我主要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凭着一口井挖到底的精神,画了一批作品,并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和福建省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工笔花卉技法》、《工笔牡丹分析》,作为画谱专著由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算是有了一点收获和回报。由于工笔画的精致,以及创作过程的繁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我已有力不从心之慨,于是尝试涉足写意花鸟。怀着心仪和崇敬,我很早就曾造访请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孙其峰先生,在长期的交往叙谈中,孙先生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画写意花乌画一定要从梅兰竹菊入手,打好坚实的基础。
-
《翠鸟荷花》创作浅谈
-
作者:
齐新生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东方神韵
荷花
创作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东西方文化
-
描述: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枝奇葩,折射出绚丽的光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画家的传承和磨砺,工笔花鸟画更光鲜,更成熟。随着国门的打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花鸟画以其特有的东方神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盛夏时节,我和朋友结伴来到老家的荷花基地。一下车,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千亩荷塘一望无际,眼前呈现出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朵朵亭亭玉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