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刻 《三百三十有三士记》
日期:2018.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卢美松
【刊名】闽都文化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摘要】有日在福州西湖宛在堂,参加讨论西湖公园志的编修会议。福州文史专家郑子端先生提到,在公园正门过桥后右边风雨亭廊前,有一块立石,前面为1933年余江人吴迈七绝诗石刻,背后还有刻字,但字迹比较模糊,看不清内容。出于好奇心和职业敏感,会后我即请郑先生同去观看。原来刻石是一块约一人高的太湖石,乃石质较为致密的花岗石,经湖浪冲击,石窍玲珑,十分可人。仔细观察,湖石上半部,可见有许多细密的行楷刻字,首见题目为“福建学使察院三百三十有三士”字样,由此可知是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福建提学使朱筠主持科试取士的一段故事有关。朱筠(1729-1781),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顺天大兴人。清代著名学者、文献学家、藏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翰林学士,著有《笥河文集》。
【年份】2018
【期号】第2期
【页码】86-88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