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高帽:直通天国
作者: 卡尔莲·琼斯-布雷   丁兰兰   来源: 草原文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斯   希罗多德   墓葬   阿尔泰山   头饰   安纳托利亚   帽子   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   高尖帽  
描述: 大量的考古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中亚人戴高帽或头饰的实例,其中大部分资料是图像或文字。这些圆锥形头饰在安纳托利亚的赫梯浮雕、美索不达米亚的印章、波斯纪念碑上均有发现。更重要的是,从远东的塔里木盆地到阿尔泰山的一系列墓葬遗址中,都保存有帽子实物。希罗多德及古波斯
富蕴,镶嵌在阿尔泰山脉上的一颗瑰宝:画廊之色:山河竞秀 天富蕴藏
作者: 胡金良   吴启亮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汉)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自然天成   山脉   阿尔泰   旅游胜地   大峡谷   额尔齐斯河   别具一格  
描述: 富蕴。一个旅游胜地。巍峨之山、柔情之水、清新之夏、冰雪之冬,构成了富蕴自然天成的独特之美。魅力四射。伊雷木湖、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额尔齐斯河大峡谷、神钟山、寒极温泉、五彩城……夏季观景,美轮美奂;冰雪、赏雪、戏雪、感受寒极……冬日看景,别具一格。
阿尔泰巴泽雷克人的兽纹艺术
作者: 陈良伟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阿尔泰   现实主义   皮革   手法   马鞍面   鞍具   造型艺术   贴花   游牧民  
描述: 阿尔泰巴泽雷克人的兽纹艺术
五彩缤纷舞连旋-嘉峪关魏晋墓室乐舞图象巡礼
作者: 牛龙菲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阿尔泰   现实主义   皮革   手法   马鞍面   鞍具   造型艺术   贴花   游牧民  
描述: 五彩缤纷舞连旋-嘉峪关魏晋墓室乐舞图象巡礼
看看戏,学学唱
作者: 戴士和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手涂鸦   新疆阿尔泰山   乘黄鹤   满口答应   千人一面   人生舞台   性格特征   少年时代   一晃而过   善恶美丑  
描述: 1七月下旬到新疆阿尔泰山区去了十来天,本该说是“写生”,但是连来带去才十来天,一晃而过,真不大好意思,说是旅游、避暑还差不太多。北疆的景色漂亮,但是对于它的历史和人文实在知道得太少,所以一到
周铁海:甜品
作者: 墨虎恺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关语   法国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展览   图像   讽刺   伏尔泰   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周铁海用丰富的图像与可口的甜品营造出的文本世界,既有迎合又有讽刺,这就是双关语的好处。
论“相面”(之一)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障人权   鹰钩鼻   皱眉肌   概率   平民阶级   第三等级   运动规律   罗丹   伏尔泰   巴黎公社  
描述: 前言:搞了大半辈子雕塑,教了大半辈子的书,今年七十七岁了,在中央美院还 混上了一个“银嘴儿”的外号。大家都劝我发挥这个专长,要我多摆摆龙 门阵。但我觉得好友交谈,会心一笑,的确不太费事,但要整理成文,可 就麻烦的很了,于是就懒了下来。岂料去年突然发生一场车祸,万幸的是 并无大碍。但是让我意识到“风烛残年”的古训,也就立生了鲁迅先生晚 年的心情——“要赶快做”。所以现在开始整理一点心得体会,正确与否, 且不去管它,只是提炼出来,供大家研究研究,我想总还是有益的吧。于 是得到了《雕塑》杂志的支持,开辟了这个栏目。我争取在有生之年每期 都写上一点,希望为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增添一点谈笑的资料。
论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语言形式
作者: 林振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障人权   鹰钩鼻   皱眉肌   概率   平民阶级   第三等级   运动规律   罗丹   伏尔泰   巴黎公社  
描述: 论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语言形式
论“相面”(之二)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凡尔赛宫   平民出身   雕刻家   本质意义   神形兼备   富兰克林   罗丹   形神统一   伏尔泰   以形写神  
描述: 世界上也真有巧事,上次我引用了罗丹对乌东(之一用“乌桐”译音)雕像的分析之后,忽然又有机会来到了巴黎,忽然又到了
一个真实的高尔泰
作者: 魏承思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性   美学家   高尔泰   《寻找家园》   花城出版社   散文集   文革  
描述: 前些年,美学家高尔泰在花城出版社出了一本自传性散文集《寻找家园》,但我要写的高尔泰不是他自己笔下的那个高尔泰,而是我与之朝夕相处一百多天亲眼所见的一个真实的高尔泰。 高尔泰年轻时的挚友萧默先生在评论《寻找家园》的文章里有一段描写:“文革中的一天,在高尔泰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我偷偷溜进他的房间。他拿出一幅他画的不大的油画给我看,笑着问我:‘你看这画的是什么?’画上展现出一幅北国严冬的景象:一片倾斜的雪原上,有几株挣扎着的枯树和几丛被寒风压倒的枯草。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