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室外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 条
-
探访比利时著名的雕塑家劳德·埃柯曼斯
-
作者:
项金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室外雕塑
工作室
美术学院
安特卫普
考察团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巴特
比利时
-
描述:
由中国《雕塑》杂志社组织的赴欧雕塑艺术考察团,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和油画家巴特先生、比利时著名的雕塑家杰夫先生以及临时翻译阎淑芬女士的带领下,走进比利时安特卫普市一条僻静的小街。当巴特先生走到一栋极普通的楼房前,打开犹如两扇车库的大木门时,我们艺术考察团全体成员眼睛豁然一亮。这是一座幽静的小庭院,面积不大但古木参天,两层的雕塑工作室和三层楼的住宅。从庭院到工作室、从楼道到房间、从地面存放到转
-
参考与借鉴—记所见意、法现代环境雕塑艺术
-
作者:
张得蒂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宗教建筑
意大利
室外雕塑
现代环境
装饰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
描述:
去年五月,我应邀到意大利接受拉维纳“但丁中心”艺术双年节国际雕塑竞赛的共和国总统奖,后又到意大利几个城市及法国巴黎参观学习。古代大师的巨作震撼人心,现代雕塑的发展,启发人们打开创作思路,使我得到很多教益。 意大利、法国古代的室外雕塑数量惊人,众多的宗教建筑上装饰着大量雕塑品,如意大利米兰的
-
主体审美空间—室外雕塑接受美学初探
-
作者:
恺父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空间
石窟
审美对象
室外雕塑
雕像
郑成功
接受美学
佛像
主体中心
宫殿
-
描述: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和欣赏者是两极。欣赏者——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与审美对象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审美场。这个审美场即主体审美空间,也可叫做主体审美心理空间。 欧洲宫殿半圓形的阳台,显示着主体中心意义。中国古代石窟和庙宇中的佛像,其型制、布局、比例、
-
向空间致敬——关于奇立达的对话
-
作者:
李昭
赵天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空间
空间概念
物体
兴趣
中国书法
室外雕塑
塔皮埃斯
西班牙
作品
对话
-
描述:
艾德瓦尔多·奇立达(Edudrdo Chilida)生于1924年。1949、1950年参加巴黎第五届、第六届“五月沙龙”展,1954年在马德里举办首次个人雕塑作品展,1958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与塔皮埃斯同获联合国基金会大奖。奇立达取中国书法的结构,塔皮埃斯取中国书法的笔趣,震动了当时国际艺坛。奇立达在西班牙、法国、德国、伊朗、瑞典和美国的一些城市立有室外雕塑作品多座。
-
现代雕塑意味着什么?
-
作者:
南峰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大利
室外雕塑
装饰性雕塑
捷克斯洛伐克
雕塑家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纪念性雕塑
体系构建
-
描述:
现代雕塑意味着什么?南峰三年前,我有幸编辑了一部有关雕刻方面的书稿《西方中世纪雕刻》。我没有去过欧洲,不可能亲眼观赏到欧洲中世纪的雕刻原作,可书中那一幅幅精美的雕刻图片,却令我大开眼界,如同我也走进了那久远的中古时代,徘徊于修道院回廊的黄昏之中……。...
-
西方现代室外雕塑的美学意蕴
-
作者:
张南峰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场所精神
综合意识
美学意蕴
室外雕塑
艺术景观
造型雕塑
传统雕塑
实用与审美
现代雕塑
-
描述:
西方现代室外雕塑的美学意蕴张南峰西方自古就有建造大型室外雕塑的传统,一些发达的文明城市更是喜欢以城雕作为自己的象征和标志。城市雕塑是一部“石头的编年史”,它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以及审美追求,并且千古留存。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和...
-
探索韵律之美——阿塞娜·塔哈的雕塑及景观
-
作者:
李卫芳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性雕塑
大尺度公共艺术
室外雕塑
风景园林
综述
-
描述:
女艺术家阿塞娜·塔哈以其大尺度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著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对场地和观众总是很敏感,强调作品的多种用途,强调人的参与性和感觉体验,思考作品的实际用途和美学价值。她将室外雕塑和景观结合起来,将自然形式和科学理念结合起来,形成充满韵律的、有趣而独特的硬质景观。
-
论室外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
-
作者:
周祖银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室外雕塑
审美取向
环境
-
描述: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观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认识室外雕塑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对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
色彩缤纷的世界
-
作者:
王春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艺术教育
室外环境
环境雕塑
室外雕塑
现代雕塑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作品
60年代
创作思想
-
描述:
1999年8月25日,当漫长而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开纽约的时候,美国当代著名的抽象色彩雕塑大师乔治·休格曼因心脏病发作,静静地离开了这个给他带来痛苦也带来欢乐与满足的世界。他可以安然地走了,1998年那个盛大的回顾展已经为他一生的创作做了一个圆满的总结。他遍布美国及其它国家的30多个室外环境雕塑也从四面八方为他们的缔造者默默地送行。
-
刍议城市科学与大型室外雕塑艺术的关系
-
作者:
陈佶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科学
雕塑语言
建筑艺术
室外雕塑
艺术品
雕塑家
环境艺术
雕塑艺术
公共艺术
大型
-
描述:
现代人类对视觉造型艺术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大型室外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也有了更加深刻和宽泛的认识。过去,多数的大型室外雕塑是作为纪念碑形式来纪念某些历史名人、重大事件之类的,大型室外雕塑的作用往往是为这些人物和事件建立起里程碑。而今天我们论及的大型室外雕塑,却是在城市、乡镇中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创造的,并具有艺术氛围的室外雕塑艺术品。它是一种新型的雕塑语言,与传统概
<
1
2
3
...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