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实 】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 条
舍不得老
作者:
焦洁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更年期
实际年龄
如以前
成直线
心理年龄
平中见奇
资产阶级
说“不”
年轻时
转眼间
描述:
心理年龄还像花儿般地张扬着呢,突然有一天在镜子里发现了脸上菊花儿似的皱纹。紧接着腰部的弧线已“茁壮”成直线,孕育过生命的腹部也一刻不歇地吸纳着“剩余养料”渐渐地凸起。精力也不如以前了……天啊!“舍不得老”转眼间就拥紧了你,甩都甩不掉。曾经也度过那段青春韶华的时候。可那时正是“文革”时期,身上罩的除了黑色就是蓝色,曾经有过的浮雕般精致、优雅的颈部,都被淹没在男女一样的制服里。曾有过的纤巧、细致的腰肢也被旗帜一样的长裆裤掩盖住。那个年代,女性的柔美是不能显露出来的,否则你就是革命的对象了。
也谈演员的想象力
作者:
李青青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在
曲谱
油画家
想象
作家
作曲家
艺术家
戏剧演员
雕塑材料
艺术门类
描述:
艺术家的创作是创造性的劳动,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始于想象。但是演员的想象区别于任何另一种艺术门类。作家的想象落实在 稿纸上;油画家的想象落实在 画布上;雕塑家的想象落实在 雕塑材料上;作曲家的想象落实在 曲谱
试谈戏曲的念白
作者:
黄丽珠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艺术表现
中国画
“写意”
写实
戏曲
描述:
戏曲界有句行话:"千斤话白四两唱"这句话,强调了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功能,说明了戏曲念白的重要性和它的难度. 早在30年代,京剧大师周信芳在<唱腔在戏曲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把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说白"是工笔,"唱"是写意,教戏的都须从教念白开始,演戏的也要从工笔着手,这个见解至今还是具有很深的道理的.……
油画母女系列
作者:
李自健
来源:
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表现手法
意象色彩
解读
军事题材
革命文物
美术创作
作品
油画创作
军旅生涯
描述:
油画母女系列
静物油画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表现手法
意象色彩
解读
军事题材
革命文物
美术创作
作品
油画创作
军旅生涯
描述:
静物油画选
触摸弗洛伊德
作者:
翁诞宪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精神
写实绘画
现代艺术
绘画艺术
表现主义
弗洛伊德
视觉艺术
描述:
思想史上出现了弗洛伊德,是一个奇迹。而对我来说,他的家族出现了一位画家小弗洛伊德,是更奇特的奇迹。几年前,在一次大型的画展上,我看到了他的一组油画,在视觉上它们对我的冲击之大,直到今天,那种画面人物冲墙而出的感觉,还萦绕着脑际。那年,我进行了欧洲之旅,从巴黎北上荷兰、比利时,在意大利作较长时间的驻留后到西班牙。在看到弗洛伊德作品之前,一路上曾有无数的激动和陶醉:提香、伦勃朗、委拉斯贵兹、夏尔丹、德拉克洛瓦等古典大师的作品曾让我如醉如痴,现代艺术领域之广泛、观念之怪诞、手段之丰富同样让我眼界大开。欧洲博物馆像一片巨大的森林,在古典大师参天大树和现代艺术丛林中蹒跚行走,我甚至有点儿迷失。
其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海洋大学
显影液
光致抗蚀剂
光照度
实验研究
曝光时间
理论分析
青岛
衍射效率
描述:
海洋大学物理系.山东,青岛(266003))//激光技术.-2000,24(5).-33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光致抗蚀剂感光版做了大量的实验 研究,通过改变光照度、曝光时间、显影液浓度和显影时间,得到了拍摄该光致抗蚀剂浮雕全息干涉条纹所
装饰材料市场呈现五大趋势
作者:
林金泉
李树发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面设计
退台
宝瓶
实际厚度
凹凸有致
面层厚度
干挂石材
石漆
海泉
建筑造型
描述:
装饰材料绿色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的水乳无毒涂料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这种材料无害,无污染,涂于墙壁色泽亮丽。装饰材料功能化如市场上的无机、弹性及功能涂料发展势头强劲,其中粉末涂料发展前景看好;还有异军突起的壁纸,由于抗静电、防污染、防 X 射线等不同功能的壁纸纷纷走上市场,使壁纸在市场上走俏,不但品种多,而且花色也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300多个品种、1600多个花色。装饰材料多样化例如阻燃、防火、防水耐磨型面砖成为面砖的主流,其中浮雕型面砖、艺
光与色彩的雕塑──现代琉璃艺术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造办处
琉璃工房
光与色
现代艺术博物馆
实验精神
琉璃艺术
中西文化
文化的品质
雕塑
描述:
光与色彩的雕塑──现代琉璃艺术
与居住在纽约的蔡锦对话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蔡锦
画家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描述:
蔡锦,1965年生于安徽屯西。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学校任美术教师。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第五届油画研修班,同年,被聘在天津美院师范系任教。1994年调入天津美院师范系。作品《小提琴》、《肖像》曾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1),巴黎‘24’滨海卡涅国际艺术展(1992)。作品《美人蕉》系列(油画、装置等)曾参加香港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2)、北京中国油画艺术展(1992)、香港、悉尼、伦敦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2)、北京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4)、北京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4)、瑞典哥德堡中国现代艺术展——变化(1995)、美国亚特兰大 Kiang 画廊蔡锦作品展(1995)、日本东京中国油画展(1995)、德国科隆女性艺术交流展(1999)、柏林亚洲艺术画廊蔡锦作品展(1999)等。1999年底,蔡锦居住美国纽约。为了解蔡锦近来的情况,本刊通过传真、电话对她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