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周向林艺术简历
作者: 周向林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中国情结   历史烙印   历史情境   物感   周向林   上下文关系   艺术简历   毛泽东时代   实物展示  
描述: 看,由实物联系历史,我试图用陈列的实物感贯通符号的上下文关系,将原先被掩盖的历史情境转换成心照不宜的明示。这样的历史画是介于历史事件与静物之间的,浓缩在物上的历史烙印提供了时代符号转换的契机,实存的意义与超现实的感受拢在同一
陈文骥的画和一种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 栗宪庭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绘画材料   美术新潮   革命   写实风   抽象艺术   抽象主义   作品   超现实主义   荒诞感  
描述:其实,陈文骥在画这批画之前,曾数易画风,试验过各种绘画材料,并一度迷恋抽象艺术。这个过程也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他不擅思辨,则难入抽象主义的理性堂奥,但直觉细腻,又使他能对现实物象有
品味众生:虞村艺术展研讨会纪要
作者: 李恺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默感   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主义   中国艺术   批评家   艺术创作   图像   作品   当代绘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基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观,虞村借助油画媒介作为表现手段,传达独立的价值判断,这可视为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在当下发展脉络中的一项实践
寻找家园: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基础浅析
作者: 余宏达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自然物象   平面造型   西方绘画   写实绘画   当代   中国画   线条   平面性   造型观  
描述: 使得工笔人物画名副其实的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历代帝王肖像到明代文人肖像,工笔人物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更加多样,技法更为丰富,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艺术本身就是精神内涵和技术技巧的结合,而表面技术上蓬勃发展往往会忽视文化精神的内在。清代以来工笔人物画就逐渐出现了一种刻意术细求全的
以“心”观看:空眸-中国实力雕塑22人展
作者: 陈媛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表现空间   策展人   艺术界   实力   艺术家   展览   造型   雕塑   材料与形式  
描述: 实力22人展》的帷幕。此次展览由大河画廊主办,邀请了活跃在中国雕塑界的22位艺术家的44件作品,2012年3月在北京798艺术区大河画廊展出。参展艺术家们都有着良好的造型素养,他们仍在秉承着具象雕塑的方向在探索和前行。尽管艺术的概念和表现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材料与形
宋伟光VS乔迁:大地艺术“鲜红·树祭”的话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艺术   艺术流派   生活状态   实施过程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创作过程   自然   门头沟   视觉艺术  
描述: 血脉的形状,把自然环境、宗教仪式纳入创作之中,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命关系的思考。本刊特邀《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艺术理论家宋伟光对乔迁的大地艺术《鲜红·树祭》展开对话。对话涉及创作的动机、大地艺术实施过程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态度。
褶曲的时间:陈彧凡的实验与生成
作者: 鲁明军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视觉   日常经验   木材   实验   形式   衍生物   作品   褶曲   生成  
描述: 主持语:"褶曲的时间"——2012陈彧凡新作展在ayegallery展出,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再一次向读者表达着他的艺术主张:艺术没界别,一切皆可能。陈彧凡的创作方式和一些艺术家有所不同,被人们视为充斥
“寂静之弥漫”──时间之维中的存在谈我的绘画观
作者: 来源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体验   绘画观   事物   表象   画面   作品   弥漫   油画   世界  
描述: 主持语: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达的一种主要人文意识。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作品的纯正性,并努力追求绘画自身所具有的完美。从一笔一划的过程中体验世界的生成,把握事物微妙的变化在自我与对象的双重敞开中走向无蔽、无碍的澄明之境。 以上五位画家,我们杂志每期将向读者介绍其中的一位,本期推介的画家是来源。 作为揭示的绘画 确切说来,我将绘画理解为某种揭示并作为自己创作的信条。当画布,颜料,以及由画框限定的平面彼此沟融,建构起一个复杂的不可思议的物质时,便已然超越了我对之最初的期待。画面并不是在我笔下完成的最终效果,而更是某种重新找回我曾经的体验和想象的加速器。这在我给一系列作品的命名中可一见端倪。如:“寂静之吹拂”,或“有多少留存,有多少消失”,以及“弥漫”中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我从自己画面中所窥见的些许感悟。
在过去未来的生活里创作
作者: 任雪梅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性与理性   作品名称   生活中   现实与理想   情感   病毒感染   艾滋病毒   艺术创作   有限与无限   社会现实  
描述: 那么的精彩和无奈。“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开始发芽,故事的情节已经模糊。只记得那时的天空很蓝,风筝飞得很高。不经意间一切的可能变成了不可能。除了褪色的记忆,我发现身旁还是一如既往的来去匆忙……”自己其实在骨子里是个敏感而悲观的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对我有着很大影响。
陆欣伟油画作品赏
作者: 陆欣伟   来源: 师道(教研)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幼儿成长   文化   传承   幼儿园   个人成就   实践效果   办园理念  
描述: 陆欣伟油画作品赏
< 1 2 3 ... 58 59 60 ... 82 83 8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