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寿】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
-
作者:
王伯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有法
潘天寿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家
石涛
墨法
艺术创造
墨彩
黄山图
-
描述:
有人一再地说:“要创新,就要痛痛快快的创,可以撇开传统,另起炉灶。”说这些话的同志,他的根据是石涛的论点。石涛说过,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之前,未知有法,故法自我立。因此,“另起炉灶”的说法者,便以为自己的说法可以成立了。我认为“另起炉灶”的说法是脱离实际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石涛说的意思,提倡创造,要画家不受古人的成法所约束,可以持之成理。
-
李际科和他的工笔画
-
作者:
卢炘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立艺专
传统工笔
朱德群
工笔画
潘天寿研究
高等美术教育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李际科
意笔画
-
描述:
李际科是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画工笔尤着重于对“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存意”风格。他“好马成癖”,创作了许多既有深厚传统又有创意的中国画骏马图。他的画风高古、雅淡、清灵,绝不让繁复精细的技法淹没大格局的情趣和意境,从传统中来,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装饰意味。
-
李长白的中国画特色
-
作者:
周积寅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朱德群
潘天寿
浙江兰溪
写意人物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长白
林风眠
中国美术
-
描述:
李长白教授是我国当代卓著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以始终不渝的满腔热忱,笔歌墨舞,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他为人师表,身教言教,桃李满天下。
-
写意中的工笔效果——浅谈潘天寿先生的写意花鸟画
-
作者:
宋涛
来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花鸟画
工笔
写意
-
描述: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20世纪写意花鸟画最后的高峰。他“一味霸悍”“强其骨”的绘画理念与追求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印记,影响深远。尤其是自“雁荡山花”系列作品将花卉与山水相结合后,开创了中国画表现的新形式
-
信息库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何香凝美术馆
水彩画
诞辰100周年
潘天寿研究
中国画
作品
百年纪念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活动 □199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潘天寿百年纪念展。他赞扬潘天寿的作品显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也体现出潘天寿先生对艺术的不倦追求
-
潘天寿与博巴——兼论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成因
-
作者:
潘耀昌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六十年代
苏联模式
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人物画
素描教学
中国画
浙派人物
林风眠
-
描述:
六十年代,根据文化部文化交流协议,引进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埃乌琴·博巴(EugenPopa,1919—1996)和他的夫人艺术史家哈其乌·博巴·吉娜,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博巴油画研修班,向全国招收学员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李长白教授传略
-
作者:
梁淮平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教授
华东
浙江兰溪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工笔花鸟画
长白
艺术学院
传略
-
描述:
》就被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潘天寿大为赞赏,在画上题曰:"落墨草草,神情致佳,惟个山僧能为之,难得!难得!难得!"1939年毕业,于次年起先后在南虹艺职、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艺专、华东艺专
-
写生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构
-
作者:
徐虹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潘天寿
中国画家
风景写生
艺术创造
中国水墨画
中国绘画
人物形象
中国美术
中国画发展
-
描述:
对传统中国艺术变革的开端。李叔同在两江师范学校带领潘天寿等一班学生课余出外风景写生,在课堂用铅笔作实物写生,有时仅是一片秋叶。虽然如潘天寿这样的学生不能理解,但写生的基础课训练被贯彻到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教育全过程之中。然而写生被引入中国水墨画远不如在油画中那样理直气壮。虽然把写生强调为"美术
-
观东说西
-
作者:
黄卓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度空间
潘天寿
波洛克
浮世绘
西方美术
艺术风格
吴冠中
禅画
印象派画家
东方艺术
-
描述:
近现代西方兴起的一些画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的启发与影响,最典型的当属欧洲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些重要画家在创作中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得灵感,引用浮世绘的二度空间的创作理念,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规则,形成勾勒线条、平涂色彩的新风格。借鉴日本浮世绘的艺术风格,也就间接借鉴了中国的绘画艺术,也就间接受到中国画讲求平面形和线条韵味的影响。中西绘画有很多的一致性,即使风格迥异,两者仍然寻
-
徐跋骋推介词
-
作者:
高鹏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系
理论论述
潘天寿
澳门艺术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万卷书
中国美术学院
架上绘画
香港大会堂
造型训练
-
描述:
个人愿景和时代理想。虽然一直接受油画训练,但是徐跋骋并未把自己框定在架上绘画的领域,《没有天空的城堡》和《流动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