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物我两忘之境创作:龚文桢先生工笔花鸟画述评
作者: 付京生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早春》   述评   艺术世界   2009年   创作   工笔花鸟画   近现代  
描述: 的技法语言和艺术境界。有着明晰的研究、吸纳与借鉴痕迹,但只要认真、仔细地看一看龚文桢先生画于2009年的《早春》与画于2011年的《辛夷双雀》,就能发现他的艺术世界实际上已经是在于非闇、陈之佛以及高奇峰、张大千等先生之外
听,那海岛的涛声
作者: 王雁翔   陈娉婷   来源: 战士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给养船   荔浦   渔业捕捞   天气晴朗   三大支柱   意境悠远   上岛   海水养殖   营院   小渔  
描述: 没上过海岛的人,对海岛的憧憬可能是浪漫而诗意的。在车子剧烈的颠簸中,视野里的村镇楼舍渐渐消失了。最后,一座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白色灯塔,在荒凉寂静里扑进我的眼帘。灌木丛、蓝天、大海,掩映在落日余辉里的八连营院,俨然苍茫旷野上一幅意境悠远的秋日油画。
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形体   具象   画论   形式语言   王小蕙   于非   现代艺术教育   现代化语境   吴大羽   写实性  
描述: 雕塑是时空的思维与表现。时空并非为人类所造就,但却为人类所认知、运用和表现。对于时空的形态及其意蕴的表现,从来都是雕塑艺术不曾停息的探索对象与领地。相对于空间形体的记录与再现的写实性雕塑而言,抽象雕塑所呈现和追求的是艺术家对于非再现(非具象)世界的时空形态,以及由此而显现的对于自然宇宙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与审美的观照,它超越了自然主义及古典的写实主义对于外在视觉形象的记录及
瘠薄山丘地苹果养根壮树技术
作者: 崔丽君   宋举明   来源: 河北果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水保肥   苹果园   穴贮肥水   土壤通透性   热环境   地下管   山丘   最佳水肥   水土流失   地上部  
描述: 瘠薄山丘地土壤通透性较好,但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力差,苹果园地下管理应注重创造土壤最佳水肥气热环境1穴贮肥水和沟肥养根1.1穴贮肥水早春在整好的树盘中,自冠缘向里半米处,挖
张家口地区城市雕塑的主题性研究
作者: 刘峻岩   杨倡信   郭海霞   侯凤武   来源: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性   人文历史   城市雕塑   地理环境  
描述: 的影响进行研究,来确立张家口市城市雕塑的主题的主题性.研究城市雕塑主题与张家口人文、历史和文化的关系;与张家口地理环境的关系;与张家口经济的关系;与城市举办大型体育盛会--冬奥会的关系和与张家口旅游产业的关系.
“意”与“境”——读钟远波的风景画
作者: 罗天昱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油画写生   意境   钟远波  
描述: 面对大自然写生,望着清风拂过的青山绿水,树上的嫩叶随风摇曳,残破的街镇老房子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清新自由的空气在身体四周弥漫,没有喧嚣与拥挤,没有物欲的诱惑。读钟远波的风景油画,心很宁静,沉浸在他的艺术王国里,感受到他的思绪飞扬,笔意酣畅,其作品意境深远。
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探析
作者: 朱丽娟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青绿山水   赋色   意境   线条   写意性  
描述: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探析
作者: 朱丽娟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青绿山水   赋色   意境   线条   写意性  
描述: 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探析
广西黑衣壮服饰元素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表现探析
作者: 靳森媛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描述: 广西黑衣壮服饰元素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表现探析
当代创作语境下工笔画的多样性特征分析
作者: 彭秀华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形态特征   当代工笔画   创作语境  
描述: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载体,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并获得自身的发展。时代环境流露出的文化语境使得传统工笔画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日益边缘化。从文化脉络上突破传统并找到有效途径,在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同时,表达出人们的当代思维,是本民族艺术走向当代的必然。
< 1 2 3 ... 44 45 46 ... 51 52 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