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境】搜索到相关结果 218 条
-
油画教育在当代艺术大环境下的定位 工作室制
-
作者:
潘晓东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人文主义精神
优秀文化传统
当代艺术
环境
工作室制
教育体系
中国油画
-
描述:
我以多年从事油画教育的老师和目前负责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谈一些看法:任何学院存在的重要性,首先任务是传承文明,油画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承从欧洲继承而来的油画语言和人文主义精神。其次是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具体地讲中国油画教育体系经过徐悲鸿、刘海粟.包括在座的靳尚谊先生等几辈教育家的努力,已日臻完善.我们中年的油画教育工作者要继承中国油画教育体系中的优秀部分。[第一段]
-
写意的符号
-
作者:
祁海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热带
地域环境
绘画
写意
作品
符号
-
描述:
南宁处于亚热带地域,清风和雨,丽日浓荫,完全是另一番锦绣无地。刘南一成长在那里,耳濡目染,这些地域环境的特点自然会渗透到他的许多作品里。不过性格开朗的刘南一还具有另一个侧面,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某些北方绘画的特点来,一组以海和木船为题材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第一段]
-
胡是平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热带
地域环境
绘画
写意
作品
符号
-
描述:
胡是平作品
-
“风雕”栖落园博园出自世界著名的风雕造型艺术家新宫晋的大手笔
-
作者:
唐永琼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规划设计
精品荟萃
新宫
皮亚诺
博园
生态文明
标识物
园博会
建筑大师
-
描述:
的杰作。新宫晋,世界著名的日本风雕造型艺术家,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空间环境的塑造的舞台。其作品特征是以自然的风、雨、光线、水流为媒介,在平衡与运动之间,随着自然的韵律形成共鸣感应的律动。曾先后和美国的剑桥七人组、贝聿
-
绘画的交响曲
-
作者:
刘震力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创新
画家
艺术风格
绘画技巧
刘震力
绘画语境
艺术情调
油画
-
描述:
近些年来,我应国际友人之邀,曾先后到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旅行,有幸看到前辈艺术大师众多的艺术精品,并以非常虔诚的心态精心研究大师们的绘画技巧,真是感受良多,受益匪浅。随着这种感悟的加强和认识的升华,我的创作也渐渐地离开了原来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情调,似乎进入一个带有色彩交响曲的
-
对绘画艺术标准的再认识
-
作者:
张春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创新
画家
艺术风格
绘画技巧
刘震力
绘画语境
艺术情调
油画
-
描述:
艺术永恒的标准是:真,善,美,看似有教条的色彩,其实有着丰富的演绎和内涵。深入理解它才能把握艺术的本质,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同样,对待和执行艺术的标准应该是严肃的。艺术史上没有一位大师不是这样的!在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浮躁心态而导致的学术败坏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和认识艺术的标准和严肃性的意义?
-
“国林胜境”更添古都神采“北京风韵”瞄准2008奥运——“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园林胜境”隆重展出
-
作者:
贺绚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
艺术风格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园林胜境”
创作理念
中国画
油画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画院承办的“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园林胜境”于11月5日至11曰在中国美术馆闪亮登场。作为“北京风韵”系列展之一.“园林胜境”展览汇集了北京画院及院外50余位画家描绘北京古典园林风光的中国画、油画作品76件,展现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深厚人文底蕴和迷人
-
现实主义绘画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
作者:
张文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家
美术学校
20世纪上半叶
写实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
现代现实主义
职业画家
中国美术
油画
创作环境
-
描述:
的中国画家们的共同特点是曾经在国内受过比较系统的传统写实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不同题材有一定适应能力,不太在意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的影响,因此绝大部分人都能经过一定努力在美国各地站住脚根,成为职业画家。90年代后在美国画坛上就逐渐形成
-
艺海文摘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对话
中国形象
学术定位
中国特色
现代美术史
文化建设
文化生态环境
文革
美术馆
油画
-
描述:
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是立馆之本 马鸿增在《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和个性特色》一文中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全球文化大交流大冲撞的当代历史条件下,强化美术馆学术定位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已成为决定我国美术馆事业能否走上正规化轨道,能否在世界文化竞争当中独占一席的关键所在。
-
文化透析——雕塑之于空间意识的意义
-
作者:
张建波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情境
空间意识
雕塑
-
描述:
针对雕塑的视觉形象而言,我们从贯穿于艺术史的逻辑文脉进行其内涵的形态叙述,同时注重其阶段式心理发生要素,这从而即是对雕塑文化身份的剖析,也是对此的对等观察。
<
1
2
3
...
11
12
13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