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0 条
-
不倒的心碑
-
作者:
黄小平
来源:
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英吉利海峡
乘客
历史记录
船长
工作人员
客轮
雕像
海难
雕塑
-
描述: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
-
人生的楼梯
-
作者:
刘东伟
来源:
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负责人
法国
卡尔
雕塑家
人生
梯子
人像
罗丹
楼梯
-
描述:
有一次,法国雕塑家罗丹听说一座新落成的大楼要雕刻人像,于是前往洽谈。那天,参加洽谈的还有另外一位雕塑家卡尔。大楼负责人对罗丹和卡尔说,雕像需要放在三楼的楼梯口,下面你们随我去看看现场。
-
翰墨与泥火的牵绊:泥性材质雕塑和国画书法所内含的艺术精神比较
-
作者:
饶岱珲
来源:
科技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书法
艺术精神
陶塑
-
描述:
从历史的角度动态地追踪泥性材质雕塑和国画书法所内蕴的艺术精神流变,从材料的角度将泥性材质雕塑相较书法、国画,体现泥性材质雕塑精神内蕴,并希望现代艺术家在抒发个人情感,体味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的同时能回顾传统,重新寻找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重建陶塑和国人内心世界的联系。
-
Extraordinary houses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年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桉树
雕塑
-
描述:
Here are three most unusual houses, designed by artists from Brazil, Japan and Belgium. How 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any of them?
-
我们的校园
-
作者:
李婉婷
来源:
少年文艺(写作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假山
学习
梅花
东侧
里面
池塘
综合楼
花坛
葡萄园
雕塑
-
描述:
我们的学校风景如画。一进门,可以看见一个花坛,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花坛中央矗立着像火炬一样的雕塑,雕塑的两旁还有两条龙,这两条龙好像在守卫着我们的校园,它们不管是白昼还是黑夜,时时刻刻都不敢放松
-
雪中的雕塑公园
-
作者:
王方圆
来源:
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美
大树
中午
降落
和尚
雪花
清洁工人
寒风
雕塑公园
世界
-
描述: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下雪了!今天上午,凛冽的寒风裹着雪花,飘飘悠悠地降落到人间,大地顷刻间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午放学以后,妈妈带着我一起去公园看雪。路上的雪已经被清洁工人扫到了大树底下,树看上去都变得胖乎乎的,显得敦实了许多。
-
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
-
作者:
暂无
来源:
地理教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
雕塑作品
图形设置
雕像
挪威
雕塑家
雕塑公园
人生
-
描述:
维格兰雕塑公园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西部,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1875年-1948年)在1906—1943年间的雕塑作品组成,据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园,占地80公顷
-
中国画写意手法在现代陶瓷雕塑中的应用
-
作者:
程启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手法
思维方式
中国画
写意
传统文化
应用
文化遗产
-
描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线性美
-
作者:
曹春生
孙晨
张红霞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传统
审美
线
-
描述:
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古典雕塑相比,在造型和艺术风格上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雕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具备中国传统雕塑的三大特征,即写意性、绘画性和装饰性,而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线
-
消费社会的视觉魔术师:评陈文令的具象雕塑
-
作者:
高岭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令
当代雕塑
语言特征
中国艺术家
英勇奋斗
拟人化
艺术评论家
红色记忆
隋建国
具象雕塑
-
描述:
在最近几年的当代雕塑领域里,陈文令是一个热门人物,在许多国内外的重要展览上都能看到他富有个性化语言特征的作品,他也是艺术评论家们和艺术媒体广泛关注的对象。陈文令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引人注目,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层面:首先,他非常注重对表现对象的表情神态的把握和表现。无论是他早先在厦门时创作
<
1
2
3
...
7
8
9
...
138
139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