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你要穿什么衣服去“相亲”?
作者: 叶茂中   来源: 大市场.广告导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优秀企业   问题   衣服   袖子   价值链   营销价值   补丁   雕塑   铁丝  
描述: 你要穿什么衣服去“相亲”?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角色定位
作者: 王丽丽   郭志红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范围   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   角色定位   民族性   局限性   发展过程   雕塑   设计活动  
描述: 的青铜时代;创造并发展了漆文化和茶文化;奉献了经典的雕塑、建筑和家具;享有丝国、瓷国之美誉。这些成就与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生产生活条件密不可分。时过境迁,在生活方式和生
2006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优秀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描述: 2006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优秀作品
白之五彩
作者: 钱岗南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梵蒂冈   古希腊   考古发现   古代雕塑   奥古斯都   雕像   大理石   古典主义   维纳斯  
描述: 我们见到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多是纯白的大理石本色,并把这种白色作为我们今天所认定的古典主义雕塑崇高、典雅与朴素的风范来加以欣赏;但“遗憾”的是,新的考古发现不断证明,这并非它
当雕塑离开架上 走向公共空间
作者: 邹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个人意志   原始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公共空间   风格   原创者   开架   雕塑  
描述: 雕塑本来就不在架上,至少原始艺术史是这样证明的。确乎有过雕塑原创主要完成于艺术家案头或居所的现象,但中国雕塑自古就很难划属于“架上雕塑”,多散见于旷野或器用。“架上雕塑”,应该系指学院雕塑体系创立以来,主要在艺术家个
城市雕塑需要做好三个准备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技术准备   城市空间   城市规划   建设资金   雕塑家   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标准与规范  
描述: 大家都说这些年雕塑很“火”。这种“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的,城市建设需要城市雕塑,需要“城市形象”,这客观上拉动了对于城市雕塑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雕塑的深
公共雕塑与公众艺术教育
作者: 杨应时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公共雕塑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社会公众   公共性   公共空间   公众艺术   社会责任感   公共艺术  
描述: 最近以来,伴随着全国各地新一波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浪潮,公共艺术,尤其是公共雕塑,似乎又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在西方国家实行了几十年的“百分比艺术”制度,据说近年也引起国内雕塑界、建筑界人士的浓厚兴趣,从人大政协提案,到报章杂志讨论,大有推
雕塑草稿的潜在品格
作者: 滕小松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米开朗基罗   艺术性   草稿   艺术家   雕塑史   雕塑家   模糊美   作品   原创性  
描述: ◎导师推荐语:雕塑是一类很特殊的美术品种。按一般认识,雕塑做出来,只要没有实现一次知识产权的转移,或在正式的场合展出,或在公开的报刊上发表,一句话,只要还在雕塑家的工作室里摆着,这件作品就说不上是正式作品而处于未完成或草稿状态。正因为如此,雕塑草稿与其他美术品种草稿
人物肖像雕塑的当代课题
作者: 严长元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城市规划管理   中国文化   当代意义   城市空间   文化名人   上海市   艺术家   城市雕塑   历史风貌  
描述: 《中国文化报》20061月10日20061月6日,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办公室、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虹口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系列雕塑正式落成。在抽象城雕受青睐的今天
公共雕塑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作者: 李公明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学问题   纳税人   公共雕塑   政治问题   社会政治   艺术社会学   公共空间   公共物品   政治经济学   公共艺术  
描述: 我相信会有多种不同的路径讨论“脱离架上的雕塑如何面对公共空间”这个专题,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切入,理由主要是:一,从艺术社会学的理论来看,公共雕塑的性质与功能无法脱离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二,放置于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从其动用的社会资源和所实现的价值影响来看,无法回避所触
< 1 2 3 ... 6 7 8 ... 116 117 1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