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61 条
-
天然雕塑狮子石 巨斧劈开燕子岩 莲花山风光及由来
-
作者:
戈力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
珠江口
燕子
天然
风光
明代
开采
狮子
莲花山
雕塑
-
描述:
莲花山位于广东省番禺县东部,珠江口狮子洋南岸,水路距广州二十多里,有公路与番禺县城和广州相通,水陆交通方便。莲花山原名“石狮头”,因山上有一天然巨石形态象狮而得名。自明代开始,该山成为采石工场,古人在此开采石柱、石梁、
-
领异标新二月花——从六届全国美展我院入选作品所想到的
-
作者:
李习勤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领异标新
招贴画
永川
深入生活
优秀作品
题材
杨虎城
艺术形式
年画
雕塑
-
描述:
件、雕塑9件、招贴画5件、素描2件、年画7件、连环画及插图6件、壁画及漆画6件、水粉及水彩7件)。没有入选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突破有己原有的水平。这个成绩是可喜的,是鼓励、也是鞭策。
-
美术系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向社会
美术教育
美术系
研究任务
高等教育
服务项目
城市雕塑
美术展览
建筑装饰
艺术学院
-
描述:
为使美术教育面向社会,经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批准,1984年12月1日我院成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服务中心”.“中心”除承担学术研究任务外,为社会提供美术服务项目.承接建筑装饰、城市雕塑、环境布置、美术展览及橱窗设计布置、美术讲学、授课及培训美术人才等任务。
-
谈陶瓷雕塑新产品的创作体会
-
作者:
龚循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科研与生产
抽象艺术
艺术品
创作
作品
雕塑艺术
新产品
景德镇陶瓷
新品种开发
-
描述:
如何更好地进行陶瓷雕塑艺术的研究创作?更好地进行陶瓷雕塑新品种的开发?在几年来的科研与生产的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具有时代风貌问题、新品种开发求新问题等等,在对这些问题的再三思索中
-
雕塑家刘开渠
-
作者:
崔开宏 刘米娜编著
来源: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理论)
雕塑(学科:
刘开渠(学科:
生平事迹)
-
描述:
雕塑家刘开渠
-
在聂耳精神鼓舞下勇攀高峰--在聂耳塑像揭彩仪式上的讲话
-
作者:
许川
来源:
音乐探索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聂耳
精神鼓舞
演奏厅
攀高峰
义勇军进行曲
人民音乐家
四川音乐学院
著名雕塑家
纪念意义
李元庆
-
描述:
在隆重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同志精心创作的聂耳塑像在四川音乐学院演奏厅前落成,这是我省音乐生活中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
-
音乐形式美散论
-
作者:
家浚
来源:
音乐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
建筑艺术
浪漫主义
民族性
表现主义
音乐形式美
作品
节奏
雕塑
表现方式
-
描述: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是历来受人重视的,语言建筑的诗、线条建筑的雕塑、书法、雕刻等艺术的形式美也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课题,声音建筑的音乐形式美理应加以认真研究.音乐形式的概念关于音乐的形式,历来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将形式和内容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来对待,形式指音乐的表现方式...
-
走出教室完成毕业创作
-
作者:
张万新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结合实际
毕业创作
民族文化发展
创作过程
雕塑公园
时代精神
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雕塑
雕刻艺术
-
描述:
以城市雕塑为课题,在现场完成毕业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最全面的考核。在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这也是教学、考试的一大改革。这里,我结合实际创作,谈几点对城市雕塑的认识。一、整体构思古今中外,雕刻艺术
-
郑惠南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大学学习
民主德国
教授
优异成绩
日本大学
美术科
黑龙江省
雕塑
留学日本
-
描述:
郑惠南教授1918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1936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36年留学日本,同年入日本大学美术科雕塑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他勤奋好学,颇受当时日本著名的雕刻家清水教授的赞扬,1940年他的雕塑作品就曾参加日本的文展,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任北京师
-
黄心维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纪念碑
解放战争
辽宁省
美术教师
展览会
沈阳市
雕塑
中国美术
中国农工民主党
-
描述:
黄心维先生,一九○七年生于广东梅县,我院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及辽宁分会会员,辽宁省雕塑学会顾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委员会常委,一九八三年农工中央特邀为该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生家世务农,衣食不足,自学画像,弱冠始进初中学习,受美术教师嘉勉。一九二九年春借资负笈上海,插班考入上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