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成于三 读田世信的雕塑作品
作者: 彭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感受   雕塑作品   形式与内容   表现力   语言才能  
描述: 对于田世信的雕塑和行事风格,我早有耳闻。遗憾在中央美院代课十余年,没碰到机会当面请教。我第一次认真研究田世信的作品,居然是源于一场风波。2008年秋冬之交,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新楼前安放的两尊雕像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对作为城市景观的雕塑向来不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怎么在意。后来争议越来
田世信 由手映心,雕塑之路———雕塑生命田世信访谈
作者: 王宗亮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信访   艺术家   雕塑艺术  
描述: 田世信,一生至今都致力和委身雕塑艺术,虽然作品众多、弟子无数,但其生命的真谛,最终只用来关注一件事,只有雕塑本身、别无他求。他不仅敢于“违背传统”,对已有的雕塑行为秩序规则大打出手,对自己亦不手软
雕塑三人谈(节选)田世信·隋建国·展望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累资料   理论家   节选   个人创作   中国美术史   雕塑家   展望   理论与实践  
描述: 张:对于中国雕塑理论与雕塑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薄弱环节,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不断积累资料、不断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需要理论家与雕塑家共同完成的课题。所以今天约请了三位雕塑家参加座谈,首先请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你们最近的个人创作。
故国与国故经典与精神 解读蔡志松的雕塑《故国》系列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故   雕塑作品   艺术沙龙   美展   解读   网络媒体   中国当代   精神  
描述: 蔡志松的雕塑《故国》系列所引起的反响在中国当代雕塑作品中还不多见。无论是在巴黎秋季艺术沙龙获奖,在全国美展获奖,还是被大众所误读,在网络媒体惹出众多非议,都在说明他的作品的成功。成功的标志不只是
为城市创造诗性空间——陈文令雕塑作品的公共性
作者: 王明贤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空间   雕塑作品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作品   学者型领导   公共性   核心精神   二十一世纪初  
描述: "陈文令力图使作品与城市公共空间融为一体,是公共艺术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也是艺术于这个时代的最为重要的一层意义。"谈及陈文令的雕塑,自二十一世纪初"红色记忆"系列以露天展出的方式在厦门珍珠湾海滩的碧海银沙间初次亮相后,在惊艳了众人的同时,也与"公共性"这一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现
田世信雕塑艺术研究
作者: 易英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运动感   汉代雕塑   雕塑作品   审美观念   汉代社会   两汉时期   中国历史   雕塑艺术   思想主张  
描述: 田世信雕塑艺术研究
成于三——读田世信的雕塑作品
作者: 彭峰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知识   思维能力   雕塑  
描述: 成于三——读田世信的雕塑作品
田世信雕塑艺术略论 兼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东方性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当代艺术   文化变革   改革开放   东西方文化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当代美术  
描述: 【一】中国当代美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演进,已经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手口相当的规模。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的涤荡之中经过了痛苦的蜕变、艰辛的探索、勇敢的试验,将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了继本世纪初的20年之后的又一个20年的兴盛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各种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观念的消长沉浮反映出了时代的精神走势和文化变革。到了本世纪的最后
牟柏岩
作者: 牟柏岩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   雕塑创作   艺术创作   艺术投资   研究所  
描述: 也许在现今注重健康生活的社会,肥胖不再象征富裕和饱满,而是身体状况响起警告前的先兆、自信低落的原因,是每个男女都希望解决的课题;胖子甚至演变成沉醉物欲、自我膨胀的代名词。但在中国雕塑家牟柏岩的眼中
申红飙
作者: 申红飙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   雕塑创作   艺术创作   艺术投资   研究所  
描述: 申红飙的雕塑创作发端于传统,但并不囿于传统的程式与趣味,相反主张以当代的视野去审视,在形式上力求向现代风格的转换。在这个意义上,“回归传统”不是一种文化策略,在艺术家看来,中国雕塑真正的出路
< 1 2 3 ... 23 24 25 ... 191 192 19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