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4 条
-
我对抽象雕塑的领悟:第三届全国抽象雕塑研究班心得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作品
文化氛围
艺术形态
活动场所
领悟
雕塑
心得
世界观
-
描述: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来自所处空间的文化氛围、资源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导向。空间是作品存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作品内在灵魂的活动场所。具像与抽象作品在本质上都是其意念、思想传达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
雕塑媒介与基本语言及创作方法
-
作者:
曾令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艺术思想
创作方法
艺术家
基本语言
负空间
雕塑家
本体
雕塑艺术
雕塑空间
-
描述:
在传统概念中,雕塑是一门通过物质材料和手段来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思想的三维视觉造型艺术。而媒介,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中介。雕塑的媒介是指传达雕塑家艺术思想和审美情感
-
本期主题:对雕塑媒介的多种认知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审美感受
物质性
物质材料
视觉感受
审美体验
触觉感受
雕塑艺术
精神取向
本期
-
描述:
雕塑艺术是一门物质性很强的艺术,是一门依赖于物质材料来显现精神取向的艺术。雕塑艺术的视觉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触觉感受诱发的。它引发了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感受。这种感受是多维度的,是视觉的、也是身体
-
意大利乡村雕塑工作室调查
-
作者:
马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调查
公共文化
意大利
艺术家
居民
工作室
艺术品
民众
雕塑家
-
描述:
中的必需品;其二是雕塑家之多,这个有着深厚雕塑传统的国度诞生了太多伟大的雕塑家,从米开朗基罗、贝尼尼、卡诺瓦到曼祖、波莫多罗、帕拉迪诺每一个时代的意大利艺术当中必然不会缺少雕塑家的名字;除此之外意大利
-
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空间
策划
研究室
建筑艺术
艺术创作
雕塑家
北京市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研究所
-
描述:
.建厂伊始,作为厂属的雕塑设计力量就有了北雕研究室.四十多年来在该研究室工作过的新老雕塑家近30位,他们以勤奋的创作,丰硕的成果为中国雕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因此,北雕研究室成为全国雕塑
-
野口勇论雕塑(之二)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肖像雕塑
格什文
原始艺术
墨西哥历史
艺术家
表达
现代艺术
雕塑家
野口勇
-
描述:
古根海姆博物馆奖学金申请陈述 我一直这样认为,雕塑一贯地被看为是理想化的和对人类进行赞颂的艺术,同时雕塑也许被认为是对人体的直接诠释与表达的艺术;不过,我更相信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别的东西,而这
-
“丑陋雕塑”,谁是始作俑者?
-
作者:
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陋
行政管理
中国
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
艺术节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在2012年第6期的“关注当下”中,本刊从“公共艺术节”的案例出发,呈现了中国公共艺术在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方面的前沿探索和实践。然而,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主流表现形式仍然是物化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
-
不同视角下看传媒对城市雕塑发展的影响
-
作者:
李旸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
传媒
城市雕塑
-
描述:
当今传媒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目共睹.对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城市雕塑艺术来讲,传媒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然而传媒是如何影响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视角探讨传媒对城市雕塑的影响.
-
民国时期中国城市雕塑与本土公共“物语”的构建与呈现
-
作者:
王来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城市空间
民国时期
公共领域
民族主义
公共空间
国民政府
公共意识
城市雕塑
孙中山
-
描述:
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图强独立意识构成了当时公共意识和价值判断的核心.在1949年以前的城市雕塑建设也在本质和功能上呼应了这一时代潮流的变迁.时至今日,尽管民国时期在城市中公共空间建设
-
与众略有不同——鲁美具像写实雕塑特点之一
-
作者:
霍波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像
女士
雕塑作品
鲁迅美术学院
橱窗
写实
-
描述:
一.从《夏露德女士像》说起 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仓库”的玻璃橱窗中,存放着郑惠南先生的雕塑作品《夏露德女士像》,作品满是灰尘,无人提及,渐渐地被人们所忘记,在今天很多老作品火红大紫、价格攀升对照下,“夏露德女士”显得格外冷清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