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7 条
-
城市空间环境中大型锻铜人物雕塑的分析探究
-
作者:
刘光勇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刘洋
作品
雕塑
-
描述:
大型人物雕塑是城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人文纪念场所等空间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文章通过六盘水孙思邈药王雕塑介绍大型人物雕塑在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型人物雕塑比例问题的把握,以及锻铜雕塑工艺技术、制作流程、安装手法等具体实施实践内容。
-
景观雕塑小品在豫南地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田晓苗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雕塑小品
豫南地区城市环境建设
声光雕塑
-
描述:
景观雕塑小品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不可缺失的要素之一,反映着城市的特色,甚至经济和文化领域。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景观雕塑小品的趣味性,同时也产生了盲目雷同等不足之处。结合现有的豫南地区城市景观雕塑小品,分析“声光雕塑”的利弊,望其在以后的豫南地区城市环境建设中得到良性发展。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陶瓷雕塑为例
-
作者:
张晓兵
郗晓娅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研究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
创新发展
-
描述:
对当代艺术价值的正确理解与评价,这就使得陶瓷雕塑制作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我国传统的陶瓷雕塑美学必须要将现代价值美和环境美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有机结合,以此来促进我国传统陶瓷雕塑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
“趣味性”城市雕塑的发展前景探析
-
作者:
于黎莉
来源:
美与时代(创意)(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发展前景
以人为本
“趣味性”城市雕塑
-
描述:
随着城市雕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其中带有“趣味性”设计的城市雕塑更容易让观赏者产生共鸣,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使城市雕塑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进而实现城市雕塑的价值。因此,“趣味性”城市雕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黄奕钰雕塑作品
-
作者:
黄奕钰
来源:
美与时代(创意)(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发展前景
以人为本
“趣味性”城市雕塑
-
描述:
黄奕钰雕塑作品
-
论雕塑及其特征
-
作者:
赵芷卿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性
距离美
材料美
幻觉性
雕塑
-
描述:
自进入20世纪伴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狭义的定义已经很难满足雕塑的需求,文章在试图分析以人体为主要表现题材的雕塑的特征幻觉性、政治性、材料美、距离美的基础上给雕塑一个相对完善的定义即雕塑是利用空间中的感性物质,以团块、线、面为构成元素,按照理念构造三维可触形象的造型艺术。
-
探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
-
作者:
陈星睿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建筑
美术
雕塑
-
描述: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此时期的绘画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关于素描,在材料、手法、描绘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
雕塑艺术的“三层发展说”
-
作者:
李士强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形式
意味
三层发展说
雕塑艺术
-
描述:
雕塑从萌芽到当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总体来说,它经历了形式、形象和意味的三个层次。在形式层,雕塑所呈现的是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以及对自然秩序、规律、节奏、韵律等的掌握与运用,其作品处于萌芽状态
-
魏晋南北朝佛像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探析
-
作者:
肖长生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装饰
佛像
线条
雕塑
-
描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以佛教雕塑为主。这一时期,佛教雕塑由外来印度样式逐步演变成本民族样式。雕塑线条受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影响,线条主要以直线造型为主,由秦汉雕塑的拙朴渐渐走向精致,线条形态十分丰富,装饰性很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写意雕塑的情感性指向
-
作者:
李士强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雕塑
情感性
意象
-
描述:
当下中国的雕塑创作呈现出与传统写意的审美因素相结合的特征,这一特征是雕塑创作在艺术理论与实践上的自觉,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家审美情怀的新表达。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所构建的情感关系,所传达出的情感指向,唤起了人们对写意雕塑新内涵的把握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