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地】搜索到相关结果 94 条
-
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
作者:
张久益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葬
出土器物
平整土地
腰部
平底
第二次
河南
骨架
出土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
-
描述:
李楼在河南临汝杨楼公社,东距县城约18公里。村北500米处有一圆土丘,俗称柏树圪垯。1978年冬李楼村社员平整土地时,曾两次出土青铜器。据了解,第一次出土爵、觚、斝三件。器物旁边有人骨架一具,该器物
-
北山陆内优地槽的建造及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
作者:
陈哲夫
梁云海
来源:
地质通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整合
北山
卡拉塔格
基本特征
优地槽
构造演化
区域地质
枕状玄武岩
北天山
库鲁克塔格
-
描述:
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
-
滇东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层中某些夹矸(Tonteins)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
作者:
周义平
任友谅
来源:
云南地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晚二叠世煤田
地质意义
泥炭沼
宣威组
高岭石化
煤层对比
上二叠统
高岭石泥岩
成因
-
描述:
自六十年代初,在滇东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层中发现单矿物(高岭土)夹矸(现今国际上统称为“Tonsteins”夹层)以来,利用其固有的岩石学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地质勘探和采矿生产中,对解决煤层对比
-
?阳城址初步考察
-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步调查
豫章郡
地理志
狮子山
天然屏障
确切位置
鄱阳湖
城址
腹径
都昌县
-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阳县是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
-
鄡阳城址初步考察
-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豫章郡
屋场
底径
花纹砖
阳城
汉初
腹径
筒瓦
都昌县
地理变迁
-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枭阝)阳县是豫章郡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枭阝)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据此得知(枭阝)阳县从建县至废时间长
-
全山石新疆油画写生展览座谈会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任务
油画艺术
少数民族地区
体验生活
油画写生
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新疆各族人民
作品
座谈会
-
描述:
全山石同志是我国中年一辈的著名油画家,是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兼油画系主任。近几年,为了教学的需要,他曾三次到新疆去。天山南北、伊犁河畔、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部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那里胜利地完成
-
杨粲墓的石刻艺术
-
作者:
刘锦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州省遵义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仿木结构
互相配合
石刻艺术
西南地区
交替运用
表现形式
交融发展
大足石刻
-
描述: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
-
跟随赵总理访问非洲散记
-
作者:
于广华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者
友谊
新闻
非洲大陆
中央电视台
卫星地面站
领导人
周恩来总理
访问
中国人民
-
描述:
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到今年一月十七日,我们作为中央电视台派出的电视组人员,跟随赵紫阳总理访问了非洲大陆,作了一次旅程达七万四千里的环行。友谊的海洋继十九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之后,赵总理又走访了非洲东西南北中十一个国家,把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友谊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赵总理走到那里,那里就成为友谊的海洋,国歌伴随着庄严的礼炮声,“Welcome! Welcome!”的欢呼声,以及催人奋进的战鼓声,构成了一部中、非人民友谊的交响乐;粗犷而奔放的非洲舞蹈,五彩缤纷
-
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体经营
党支部书记
耕地
责任制
社员
拖拉机
大寨
政策规定
大锅饭
山西省
-
描述:
,不少好地荒了。大寨的一本经再不能念下去了。”从今天起,大寨社员又有了自留地。按政策规定,他们每人分到二分二厘地,全大队共一百二十三亩,占总耕地的百分之十五。过去大寨社员吃菜靠生产队统一分配,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在大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有些社员
-
我国陶瓷业的一座丰富宝库——陶瓷科学家李家治谈景德镇历代瓷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
作者:
贾宝良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化学成份
重要地位
烧制工艺
陶瓷发展史
瓷胎
陶瓷业
中国古陶瓷
瓷器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他对景德镇各个时代瓷器胎、釉以及烧制工艺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曾引起国内外陶瓷学界的重视。最近笔者访问了他。李家治说,景德镇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窑场。据文献记载,自陈(公元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