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地】搜索到相关结果 119 条
-
同治官窑黄地彩画百蝶图碗
-
作者:
楊宗安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车邮戳
华东地区
戳面文字
江西
-
描述:
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黄色地釉彩画百鹤、百蝠、百蝶各种餐具盘碗,绘制工致,色泽幽美,为近代官窑的精品。此小碗内原贴有签条,书:"瑾王赏赐,
-
华东六省一市第七届热处理学术年会预备会纪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预备
热处理技术
学术年会
协作组
华东地区
江西省
景德镇市
会议
学术交流
代表
-
描述:
,以及此后如何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行业活动和学术交流,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友好磋商。全体代表认为,第七届年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1975年在江西井岗山成立了华东地区热处理协作组,尔后,轮流在五省一市召开了学术年会,第一轮最后一届年会又将于87
-
江西铅山县发现几处古瓷窑址
-
作者:
王立斌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东北部
窑位
江西省
新发现
古瓷
台地
铅山县
经济贸易
出土
-
描述:
古埠徐姓村庄南面约100米处的台地上。台地傍靠信江,地势北高南低,窑址即分布在平缓的斜坡地带。窑址面积达500平方米,此处至今还有较丰富的瓷土。从窑址暴露的
-
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窖遗址的分布与分期
-
作者:
宋百川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山东地区
初步分析
隋唐时期
青瓷器
晚期
时代特征
瓷窑遗址
北朝
出土
-
描述:
近年来,为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古瓷窑址的分布和时代特征,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先后对淄博、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惠民、德州、聊城等市、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了解
-
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瓷窑遗址的分布与分期
-
作者:
宋百川
刘凤君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山东地区
初步分析
隋唐时期
青瓷器
晚期
时代特征
瓷窑遗址
北朝
出土
-
描述:
近年来,为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古瓷窑址的分布和时代特征,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先后对淄博、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惠民、德州、聊城等市、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了解
-
竞芳斗艳 五彩缤纷——六首《对花》的比较研究
-
作者:
易人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旋律型
对花
五彩缤纷
旋法
不同地区
羽调式
调式色彩
精神境界
曲式结构
-
描述: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芬芳四溢的花香。花,是美的象征,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和花分不开的,它构成了五彩缤纷的锦簇世界、孕育着人们高雅浩美的精神境界。人们爱花、赏花、赞花,进而咏花、唱花.《对花》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小调,汉族民间对歌中最常用的一种题材.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
-
一次重大质量事故的制止:记唐山卫生瓷厂克服釉面缺陷的始末
-
作者:
何长海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浴品牌
西部开发
沿海地区
中心地带
产业基地
人才
中西部地区
河南省
-
描述:
唐山卫生瓷厂1煤烧明焰隧道窑试产之际曾突然发生大量产品釉面缺陷,最多时每天为353件,仅此一项缺陷率高达70%以上,其严重程度为我地区卫生瓷生产所罕见。
-
玲珑剔透 巧夺天工--衢州莹白瓷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画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植水稻
美人指
劳动力
葡萄种植
大学生
葡萄园
种植技术
村民
基地
扬子鳄
-
描述:
玲珑剔透 巧夺天工--衢州莹白瓷
-
致力艺术教育的吴隆荣
-
作者:
杨行慧
来源:
社教双月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战争
书架
《沉思录》
网络洗钱
房地产泡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描述:
甫榮獲社教有功人員,吳隆榮對此頭銜有點莫知所以。像很多默默耕耘的藝壇人士一樣,活動本身的成效與影響才是他最關心的事,頭銜於他並不具特別意義。現任中華民國油畫學會,台陽美術協會、兒童美術教育學會、造型藝術教育學會等會總幹事,並曾舉辦多次重大美展、國際聯展。
-
敦煌研究在甘肃
-
作者:
李永宁
周丕显
颜廷亮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文物研究所
敦煌遗书
周丕显
敦煌艺术
敦煌廿咏
颜廷亮
敦煌学研究
敦煌地区
贺世哲
段文杰
-
描述:
敦煌在甘肃,敦煌学研究也始自甘肃。清朝末年的甘肃学台叶昌炽由于在其所著《语石》一书中有对敦煌遗书中某些卷子的记述,而被视为敦煌学研究的第一人。 然而,一直到全国解放为止,甘肃的敦煌学研究却并无多少进展。三十年代前,研究者寥寥。进入四十年代后,虽然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于一九四三年正式成立,聚集了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孙儒(亻间)等在内的一批人才,并在对石窟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壁画、雕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临摹;虽然在该所之外,一些旅陇学人以及陇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