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再议具象雕塑
作者: 殷小烽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语言   《青铜时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   艺术创作   雕塑艺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展历史   情感因素   纪念性雕塑  
描述: 正如其他门类艺术从诞生起便分成至少两大门类样,雕塑艺术也分为了具象和抽象两大类。正因为这截然不同的两种雕塑类别的存在,使得评论家、艺术家对于具象、抽象有着不同的见解与争论。我仅通过具象雕塑与抽象雕塑的发展历史,统观、再议具象雕塑。
转型与流变——当代公共艺术的市民文化趋向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身生活   20世纪末   政治意识形态   景观雕塑   精英艺术   流变   市民社会   转型   公共艺术  
描述: 在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中国,公共艺术的主动需求者和自觉接受者是公众社会,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以业正在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因此对这个阶层文化存在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阐述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是必要的。
焕发的肌理——南阳汉画像石肌理说探索
作者: 周子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特征   人工肌   肌理变化   灵感思维   心灵交流   艺术创作   肌理说   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   人类精神  
描述: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他作者精神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铢的精神活动。从原始艺术开始到其后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缘于巫术、宗教,不是缘于劳动、游戏等,这种促成艺术创作的原动力,都离不开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已成为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重要渠道。作为艺术珍品的南阳汉画像石,在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渠道中,焕发着勃勃生机。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的创作过程也就不同。作为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说,有着灵感思维和构思原理的一面。在本文中,主要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表现作为分析,阐述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创造特征。
“隐”与“变”:现代雕塑的意念
作者: 尚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意   “变”   “隐”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模特   意念   现代雕塑家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意念的混乱。 所谓“雕塑意念”,是与雕塑家的创作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艺术领域而言,创造习惯表示一种相对不变的情趣。在雕塑历史上,这种相对不变的习惯或者情趣曾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只是到了20世纪才被从根本上打破,并开始了不同情趣相互宽容的时代。为了有所区别,我称前一种雕塑情趣是古典的,后一种是现代的。
所谓具象
作者: 殷小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闪炼   风格的演变   艺术发展   统治地位   形体与空间   “物”   具象艺术   形象传达   元的思想   雕塑  
描述: 处于统治地位。具象雕塑的渊源是随着人类漫长历史的而流淌的,人类的每一次认识的进步都会对艺术的方式、手段产生影响,如小船随着海浪的起伏而起伏一样渐行渐远。每个时期风格的演变、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到人类对形象传达方面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之
情感的记录:浅谈油画笔触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作者: 张芸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感情   情感   艺术风格   绘画技巧   油画笔触   不同方法   色彩变化   艺术观念   调色刀   笔法  
描述: 油画笔触是油画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它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绘画技巧,而是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的真情流露。从油画笔触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画家们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而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也决定了油画笔触的不同方法和特点。画家的笔触方法和特点是与他的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
“变实”为中国油画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从王仲先生的“变实论”所想到
作者: 周鸣祥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实论”   审美取向   王仲   中国   艺术观念   艺术形式   油画  
描述: 20余年前前西德驻华使馆在重庆某高校举办了一个德国现代绘画展。尽管每幅作品均有文字诠释.但在场的观众还是对绝大多数的作品不能理解与赏析。当时还是美术学院学生的我问在场的德领事官员:“德国民众对这些作品的欣赏程度为如何?”那位官员非常干脆地答道:“同中国观众对它的反应是一个样。”这个很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类的基本感受没有多大差别,无论是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国民,现代主义绘画疏离于广大民众的现象并不仅仅在不发达国家存在。
艾里克湖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出淤泥而不染”   婀娜多姿   人格特征   塑像   污泥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黄庭坚   形态转变  
描述: 艾里克湖
繁荣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出淤泥而不染”   婀娜多姿   人格特征   塑像   污泥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黄庭坚   形态转变  
描述: 繁荣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兰香巷里走出的新闻界先驱
作者: 朱达亚   来源: 中国地名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省东台市   新闻界   事业史   与时俱进   “九一八”事变   邹韬奋   新闻学   新闻事业   纪念馆   新闻工作者  
描述: 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台城鼓楼路的兰香巷,长约100米,宽不过5米,古朴幽深。传说因巷内居民喜爱兰花草得名,块块青石板上至今似乎还散发出兰花的芳香。巷内有一玲珑静雅庭院,为我国二十年代初期著名爱国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者戈公振先生的故居。现建有“戈公振纪念馆”,纪念馆内塑建戈公振汉白玉像,供人瞻仰。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