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688 条
-
油画《天·地·人赋》
-
作者:
何哲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
风景画
博物馆
自然规律
创作
中国绘画
写生
和谐
人与自然关系
油画
-
描述:
人立于天地之间,长于自然的怀抱,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到当代都已是注定的密不可分。只是人在处理这关系时的态度存在差异。抑或是顺应自然规律,融洽和谐相处;抑或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和战胜自然。地球村的历史已是有目共睹。艺术呈现自然的状态是人的情感使然。风景油画可以是面对自然写生,将人对自然的直观感受留在画布上。也可以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经过对自然景物的综合,并融入人的情感体验而创作风景画。
-
关于油画等艺术作品保全问题的争论个案(续)
-
作者:
江郁之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壁画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画面
修复工程
艺术品
清洗
油画
-
描述:
(上接第2期第25页)第七节20世纪对文艺复兴时期巅峰之作——《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审判》重大修复工程存在的不同观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494年至1498年间,这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杰作绘制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拉·格拉齐教堂的女修道院餐厅中,画面中的门徒被分几组精心安排在耶稣的两边,形成合乎礼仪的关系,画中每个人物的刻画完
-
国内看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内
最大规模
省博物馆
艺术精品
看台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
描述:
百余件当代佛像齐聚云南 近日,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佛教造像艺术展上,百余件佛教艺术精品引发观展热潮。此次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以“造像暨雕塑艺术”为主题,共展出160余件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佛教造像及雕塑艺术精品,并特邀10件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家的佛教经典造像参展。
-
海外传真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策展人
参展艺术家
艺术生涯
海外传真
艺术博物馆
当代艺术
双年展
-
描述:
2012年惠特尼双年展于近日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这个展会将一直持续至5月27日。雕塑、绘画、装置、摄影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电影等形形色色的作品充满了整个博物馆。今年的参展艺术家是由策展
-
正大气象:汤立中国画艺术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写意花鸟
青花瓷器
中国画艺术
艺术展
省博物馆
河南
代表性
郑州
书画作品
-
描述:
正大气象——汤立中国画艺术展将于2012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在郑州河南省博物馆展出。汤立先生是我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代表性画家,此展将展出汤立先生八十余幅书画作品和青花瓷器。汤立作品收藏热线:13651084991
-
艺术与公共艺术之我见
-
作者:
叶志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公共场所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城市公共艺术
艺术品
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师
城市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1981年立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联邦办公广场的极少主义雕塑《倾斜之弧》自从立起那天起,公众的抗议声就此起彼伏,最后竟被告到法院,经过法院判决,这个雕塑最后遭到撤除的命运。这也许不是偶然的,极少主义是现代主义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其生硬的语境与社会脱离,终于被公众所抛弃。《倾斜之弧》引发的论战,使我们去思考那些以纯粹自由与激进概念为核心而贸然植入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
-
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毕业生
红山文化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文学艺术
优秀作品
雕塑家
美术馆
-
描述:
展览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武汉巡回展于2012年8月3日至19日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对话兵马俑"为主题,特邀欧盟27个成员国的每个国家一位著名雕塑家,以及陈云岗、王小军
-
安徽怀宁县博物馆藏和田仔玉巧雕鼻烟壶浅析
-
作者:
金晓春
江用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鼻烟壶
容器
印第安
欧洲
新疆和田
美洲
制作
怀宁县
习俗
-
描述:
鼻烟壶是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鼻烟壶的出现源于吸鼻烟的习俗。鼻烟起源于美洲印第安,后被从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并带回到了欧洲,很快在欧洲风行。当时法国的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竞相吸闻鼻烟,而且把此举当成了时髦。16世纪以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并很快在国内盛行,鼻烟壶也随之产生,进而发展成为不仅是盛装鼻烟的实用容器,更是供人观赏和显示身份、地位的艺术佳品。 玉石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悠久,玉器制作在清代发展到顶峰,玉质鼻烟壶的制作当然也极为精妙。尤其是乾隆时期,因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断地运进皇宫,为玉鼻烟壶的制作提供了极优秀的材料,特别是一些小而圆润的籽玉,温润细腻,洁白无瑕,正是鼻烟壶的天赐美材。匠师们对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材施艺,琢成天然随形之物,或巧运匠心,将其雕琢成各类瓜果鱼虫,生动可爱。 由于玉的硬度较高,因此在制作玉鼻烟壶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其加工过程大致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钉钻、做细、光玉、刻款等诸多工序。从制作的工艺来区分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认为精良的玉质本身就是一种美,在碾琢玉鼻烟壶时,壶体上无任何装饰,以保持玉质自身的天然之美;第二种是在洁净的壶体上有意留下一点有色的石皮,或是在留皮处作巧雕;第三种是在壶体上施以精湛技艺,进行浮雕、透雕或圆雕,做出人物、动物、植物等装饰图案,以达到逼真生动、多姿多彩的效果。
-
孰是孰非:是《孔子像》还是《庄子像》
-
作者:
李烈初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帝王
集大成者
山东曲阜
至圣先师
马远
孔子
庄子
故宫博物院
汉代画像石
余绍宋
-
描述:
,他要我跪拜孔子像,老师笑着拦住,说:“不用跪拜,鞠三个躬好了。”跪拜也好,鞠躬也好,对孔子像行礼后,我也就是孔门弟子了—尽管我读的已不是《论语》,也不是《三字经》,而是“小小猫,小小猫,跳!跳!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本《圣君贤臣像册》,绢本,墨绘,二十三开,每开对画二人,共画尧、舜等四十六人。
<
1
2
3
...
51
52
53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