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7191 条
-
外国字铭文的汉代(?)铜饼
-
作者:
作铭
来源:
考古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国字
铜饼
历史博物馆
汉代
铭文
希腊文
浮雕
货币
字母
-
描述: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4件大同小异的小铜饼,都是一面凸起,带有龙(?)纹的浮雕,另一方面凹下,周绕一圈外国文的铭文。这4件的登记号、来源、大小和重量,现在列举如下:(各件厚度,因为凹凸不平,只能测定近
-
苏州市郊出土唐三彩扁壶
-
作者:
钱公麟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新生
市郊
牡丹
小型
唐墓
唐三彩
橄榄形
考古
苏州
-
描述:
1984年8月,苏州市郊娄葑乡砖瓦厂工人在本乡新生三队取土烧砖,距地表1米深的土中发现一件三彩扁壶。苏州博物馆考古组闻讯前往调查,据了解:三彩扁壶出于一座残存的小型唐墓中,同出的还有零星的铜镜残片
-
记沣西新发现的兽面玉饰
-
作者:
张长寿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兽面纹
不列颠博物馆
浅浮雕
艺术博物馆
扁平状
标本
装饰
史密森
博物馆藏品
建设工程
-
描述:
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在丰镐遗址配合建设工程清理墓葬时,发现一件兽面玉饰。这件玉饰为青玉,玉质温润,扁平状,一面琢出浅浮雕的兽面纹饰,另一面光滑无纹。兽面上部中央平顶似冠状,梭形眼,大圆睛,细鼻梁,蒜头鼻,长方形嘴内露出上下两排八枚方齿,嘴角各有一对獠牙,内侧的朝上,外侧的向下,兽面两侧有向外卷曲的装饰,或是兽角,双耳下有耳环状饰物,环孔不穿透。双颊、上唇、下颏等处更有细线花纹。兽面下有颈,颈下端两侧有一
-
河南扶沟发现汉代画像砖
-
作者:
韩维龙
秦永军
贺万章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图案
长方形
制法
汉代画像砖
陶罐
扶沟县
空心砖
高浮雕
形制
-
描述:
1985年5月,扶沟县博物馆在白潭乡西孙家村征集到汉代画像砖9块。据调查,这是一座画像砖墓,随葬铁剑、陶罐等器物。以砖之形制和画像内容可分为神怪画像砖、双蛇形画像砖和楣阙画像砖。 1.神怪画像砖共4
-
湖北沔阳县出土“青羊”铜镜
-
作者:
姚高悟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城镇居民
铜镜
东汉
主题纹饰
两两相对
内圈
湖北
高浮雕
神兽镜
-
描述:
1983年11月,沔阳沔城镇居民在改田时,挖出一面古代铜镜,现收藏在县博物馆。铜镜为圆形,直径11.2、缘厚0.6厘米。半球钮内圈主题纹饰为四个辟邪镇妖的神兽,两两相对,头部如狮,貌似凶猛,颇有动感
-
宁夏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发掘简报
-
作者:
张连喜
杨国忠
马文宽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西夏
博物馆
西北地区
宋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化妆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
发掘
灵武
-
描述:
198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进行了调查。1984——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开探方14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窑炉4座,作坊遗迹7处。出土器物有日常生活用具、雕塑品、娱乐用品、建
-
地下博物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考古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地下
发现
庙宇
古代雕塑
科学院
科学价值
发掘
古代艺术
费尔干纳盆地
-
描述:
的和马等雕塑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还发现了许多古代艺术品。应该可以把这个发掘的庙宇称为地下博物馆,它表明费尔干纳盆地在古代
-
广东梅县市唐宋窑址
-
作者:
杨少祥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馒头窑
梅县
广东省
匣钵
省博物馆
口径
窑室
瓷器
水车
-
描述:
梅县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山区,唐宋时为梅州地。近年来,在市水车区和瑶上区发现了数座唐宋窑址,广东省博物馆和梅县市博物馆曾进行过多次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窑的结构和瓷器类型,1984年1月,广东省博物馆会同梅县市博物馆,对两地窑址有选
-
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
作者:
尹夏清
来源:
考古与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万城
指正
彩绘
馆藏文物
学术价值
遗址
浮雕
陕西历史博物馆
石雕
出土
-
描述:
.这套墓门曾于2001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过①.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经靖边同仁同意,先发表...
-
北周建德二年观音石像座
-
作者:
孙宗贤
曹建宁
来源:
考古与文物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正方体
圆雕
建德
阶梯形
石质
北周
自上而下
凤翔县
棱柱
-
描述:
2008年1月,凤翔县博物馆在位于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田家庄镇河北村,发现当地村民在拆迁一古庙宇时暴露一方石质像座,县博物馆随即征集收藏(图一)。此像座为青石质,呈上圆下方的阶梯形,高35厘米。自上而下分别由上小下大三阶层组成,上层为浮雕覆莲纹,中层为八棱柱及圆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