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894 条
-
居住的梦想
-
作者:
林园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水生态环境
天堂
休闲广场
文化主题
大道
博鳌
住宅建设
居住文化
亚洲论坛
-
描述:
记忆犹新的,便是绵长壮丽的情侣大道。在大道沿江的一侧,是宽阔的绿化带,然后是休闲广场和雕塑群,以及美观的堤岸。夜晚时分,照明灯光全部打开,犹如一条神奇的巨龙,在江边飞舞。这种景致在西方国家很常见。而大道内侧
-
不为流行而流行——广东外销风景画的式微现象漫谈
-
作者:
陈宗光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广东
创作题材
风景油画
岭南文化
-
描述:
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在中国文人画几乎一统画坛之时,异军突起,成群地绘制中国油画;他们一反中国早期西画那种以西方的圣像和中国的皇族为内容的宗教气息和宫廷气息,把油画创作的范围推到了广阔的世俗社会之中,开启了中国西洋画的先河,这群本土画家便是清末岭南文化的先锋——广州外销画人。
-
学会欣赏音乐剧
-
作者:
齐德才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方式
欣赏音乐
大众文化
戏剧
观众
舞台艺术
美学
创作者
审美效应
音乐剧
-
描述:
有人说,20世纪最重要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一项文化成 果,便是音乐剧。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是一 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 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
-
后人类报告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作品展 “后人类”的艺术可能
-
作者:
老默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村
艺术院校
新都区
学术
当代文化
成都市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创作
-
描述:
与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人类、新新人类概念相比,后人类所具有的时间优先、时尚优先、实惠优先及自我优先性,似占有速度和效率的先机。同时,它不纯粹是一个断代和时间概念,在先人之后的模糊定位基本得当。传统文脉上,这一族所发出的枝叉和新芽,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冲撞不意味着背叛;求新不意味着策反;个性不意味着理乱;前卫不意味着狂颠。很难用既往的标准和经验来评判今天的事物,也
-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观感与反思
-
作者:
盛葳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
描述: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已经开幕,然而场面宏大而无序,作品多元而相当杂乱,其混沌状况与前一届没有任何分别:俄罗斯特展馆里放着李占洋的雕塑,表现主义油画旁挂着传统山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杭晓春将上一届北京双年展比喻为进了浴室,却分不清男女浴室,可见一斑:而在对本届双年展的评价中,李静在《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北京双年展:盛宴无菜单》中将其比喻为好比不分顺序吃了些食物,却根本不
-
“往事印象”高小华珍藏手稿作品展 展览前言:储之既久,其发必速
-
作者:
马一平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
描述:
2003年7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油画《赶火车》一举夺魁,以363万拍出,于是高小华这个因为他出国十几年而渐次被人淡忘的名字,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是的,这幅画的重新浮出水面,离它的问世已时隔二十一年,那是高小华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而他的扬名,是他大二的两件作品《为什么》、《我爱油田》在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上双双拿下二等奖。事情似乎还该追溯得更远:这已是他第三次参加全国美展了,而第一次却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
-
关于“王承云实验绘画工作室”
-
作者:
刘虹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
描述:
本院是一所仅有五年历史的年轻的美术学院,油画系自然也资历浅短,但在这短短的历史中,油画系的教学探索一直是积极进取的。一方面,对于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注重对历史的传承,而同时,我们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关注当代,既以严谨的态度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积极部分作为学生建立造型经验的载体,同时又引进了一些富于当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开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广泛接收新的艺术资讯以扩大学生的学术
-
愚人梦呓
-
作者:
莫小新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
描述:
莫小新是个画夫是个教书匠。当代中国搞美术的都很现实,现实得都要搞点投机。他最了解自己的底细并且也是这类人。他到了这把年纪,算算要比何多苓、罗中立、俞晓夫小,比陈丹青、陈逸飞、程丛林大,但都是那个年代读的大学。但人家大大小小都在中国油画历史上挂上了名。这也难怪,人家不是天才就是颇有天赋。而他当年报考美
-
雕塑教学的新思路:谈谈尚晓风的泥塑教学
-
作者:
许庾岭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
描述:
2005新学年伊始,应我院雕塑系邀请,澳籍雕塑家尚晓风先生来到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进行了为期五周的泥塑课教学。此事缘起年初寒假期间在中央美院尚晓风主持的助教研修班我与尚晓风的会面。他非常详细地向我谈了
-
巧手绘《青花》
-
作者:
于允科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处女作
历史
祖国
影片
青花
电影导演
民族文化遗产
电视剧
瓷器
-
描述:
桑华拍摄《青花》,目的单纯,就是要通过《青花》呼吁人们爱护祖国的悠久文化。它警示人们:中华儿女应该以历史为镜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民族的强盛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强盛。民族瑰宝又恰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浓缩。而只有更好地了解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才能体现我们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尊重。
<
1
2
3
4
5
6
...
88
89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