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成立侧记
作者: 华山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研究院   中国艺术   艺术家   青年人   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文化部   中心  
描述: 2010年8月18日中国雕塑院·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亲自为"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揭牌。王文章还为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题词:"青年雕塑家是中国雕塑的未来。"
搬家
作者: 郅敏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研究院   中国艺术   艺术家   青年人   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文化部   中心  
描述: 2013年,我在酒仙桥的一所公寓工作室中完成了最后一个高110公分、长120公分的雕塑。无法搬运、无法退后来进行观察,种种无奈让我终于忍受不了在公寓三年做雕塑的痛苦,又一次开始寻找厂房工作室,那已经是我第二次入京九年以来的第7次搬家了。雕塑家什么都不舍得扔,各种工具、模具、梯子、陶泥、窑炉、书、作品……都有用。好吧,都搬走,搬家消耗了十几卡车的人力、物力
宽堂师带我塑曹公
作者: 纪峰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研究院   中国艺术   艺术家   青年人   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文化部   中心  
描述: 肃立在摆满鲜花的灵堂前,看着照片上冯其庸老师和蔼的笑容,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从前在他身边的日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我还不满十八岁,在北京张自忠路人大红楼宿舍宽堂师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他,宽堂师看了我做的雕塑照片后,说我的传统雕塑人物塑得很有灵气、有天赋,适合走民族传统的雕塑路子。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雕塑艺术,都是了不起的,需要有人去继承发扬。
雕塑之城 城之雕塑
作者: 王胜利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城市雕塑自上世纪90年代,呈现出一种跃进式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雕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城市中赢得了自己的地位。城市雕塑一般被认为具有美化城市、增加城市文化
唐代的乐俑
作者: 李子晨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长期以来,人们遵循了“视死如生”的观念,把墓葬制成房屋状,像人间一样拥有奴隶的服侍,而乐俑也作为殉葬品进入到墓葬中。此时乐俑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辉煌成就,更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纸雕里融合的不同时代
作者: 韩慧荣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李洪波最初的作品《伸缩性》2010年在他的研究生毕业展中展出。乍一看,《伸缩性》是对称直立、双臂紧靠躯体、目视前方、表情凝重,略带古埃及雕塑风的人物雕像,神情动态流露出几分拘谨。但这尊雕像经过拉伸、卷曲之后,占据了整个展厅,变得奇特,变幻莫测甚至有些诡异,令观众啧啧称奇。在《伸缩性》之后的诸多纸雕作品中,李洪波带给观众的惊奇越来越多,视觉感既似曾相识又不乏新鲜,它与观众原有的视觉经验发生强烈的碰撞,然
记录文化的空间符号:雕塑大展“中国姿态”侧记
作者: 林琳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记录文化   民族文化   姿态   造型艺术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公元前   符号  
描述: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代言,人们借雕塑这一造型艺术得以见证往昔,也得以认知当下。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记“《意象中国》中国雕塑院特邀当代雕塑家作品展”
作者: 梁齐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中国艺术   当代文化   艺术作品   艺术家   雕塑公园   雕塑家   中国当代   重要组成部分   意象  
描述: 2008年9月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意象中国》中国雕塑院特邀当代雕塑家作品展在长春国际雕塑公园隆重开幕。该次展览作为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雕塑院现任雕塑家的首次集体亮相,它所展示出的高水平的艺术水准与精粹的艺术作品使得展览引人瞩目。
傅中望:在创新中守望传统
作者: 荆林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区   榫卯结构   作品展览   人类生存状态   个人展览   美术馆馆长   十将   系列作品  
描述: 艺术家、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的创作风貌,也为业界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内化结构,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经验。
“孔子”和“思想者”对话长春
作者: 朴父   家霆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月初   雕塑作品   文化部艺术司   思想者   雕塑公园   董伟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吴为山   范迪安  
描述: 构想,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雕塑艺术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塑造着动人的文化形象。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长春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治莹以及诸迪、范迪安、吴
< 1 2 3 ... 3534 3535 3536 ... 3584 3585 358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