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35858 条
-
浅谈明清德化窑瓷塑艺术
-
作者:
陈明良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窑
何派
理想性
德化瓷
何朝宗
釉下彩
宗教文化
艺术语言
雕塑艺术
中善
-
描述:
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明清德化瓷雕是我国陶瓷历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滋生于浓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孕育于浓郁的雕塑艺术气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千年古县德化,悠久的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古迹。佛教自汉代从印
-
宋元诗词枕
-
作者:
黄宏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宋代
磁州窑
书法
自然美
诗词
元代
釉下彩
宋元时期
文化遗产
-
描述:
诗词留枕,应始于唐代,在长沙铜官窑的执壶和瓷枕上,留下文字装饰的瓷器据说见之著录的有70多件,其中有诗词的瓷枕仅一件。在狮子背负的枕面上留有"日红衫子全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相思,这里用了萧史与秦穆公的女儿双双乘凤御龙升天的典故。此枕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收入《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一书。
-
明招寺的青花十六尊者
-
作者:
陈琳滨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宋代
磁州窑
书法
自然美
诗词
元代
釉下彩
宋元时期
文化遗产
-
描述:
浙江金华明招寺的重建从2013年动工、至今已初具觌模。红木、砖雕、青花,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想想都透着雅致意味!明招寺的重建用这些材料,当时也是经过多次讨论的,主要考虑到明招寺的与众不同之处。其一,明招寺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悠久历史。据县志记载,东晋咸和初年,“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舍
-
五彩衣裳——白裤瑶服饰文化
-
作者:
廖明君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衣裳
服饰文化
男子
瑶族
粘膏
背心
花纹
制作
树汁
-
描述:
唷唷为什么我穿的花背心上印着一个金印?为什么我穿的花裙上印着九十九个花纹?今晚我才知道唷是雅海要我们记住金印的教训,
-
岚城面塑
-
作者:
梁铭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老人
黄土高原
长街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
面塑
动物造型
山西省
-
描述:
在山西这片厚重的黄土高原上,"面塑"这门民间手艺传承的文化记忆处处可见。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规模的面塑大观,一条古巷长街上,密密麻麻地展示着五彩斑斓、造型各异的面塑作品,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岚城
-
竹雕艺术的守望者
-
作者:
王焕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还
五十年代
艺术爱好者
守望者
艺术展览
物质文化遗产
七贤
巅峰时期
工艺厂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故宫博物院琳琅满目的珍宝中,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洪建华的竹刻《竹林七贤》笔筒,受到竹雕艺术爱好者的钦慕。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故宫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在一些专家眼里,洪建华的这件笔筒恢复了濒临绝迹的深浮雕竹刻技艺,达到甚至超过
-
中国雕塑的方向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主观世界
文化观
整体呈现
视觉特性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作品
雕塑
-
描述:
然而,作为艺术作品的场和展览的场则是属人文范畴,是精神、感受范围的概念。它的存在只能意会。每尊雕塑折射着每位作者的主观世界和情感,共处一个空间,仿佛艺术家聚会,各自以无声的语言阐发自己的文化观与创新
-
雕塑:吴为山和阿巴吉的对话
-
作者:
朴父
王保胜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开幕式
法兰西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化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
翟隽
美术研究所
吴为山
中法建交
心灵对话
-
描述:
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美爵基金会协办的《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六月初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李少
-
青蓝相承 由技入道——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联展
-
作者:
沈军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雕塑语言
全球化
研讨会
中国艺术
当代中国
青蓝
青年人
雕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的"由技入道青蓝相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联展暨研讨会"于2011年8月22日在京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为本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系列展览的第三个展览。汇集了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21位雕塑家
-
为“千年窑火”续薪:陈明良及其德化瓷雕塑艺术
-
作者:
陈建中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匠师
德化
艺术作品
艺术效果
人类社会
个性特征
雕塑艺术
重要组成部分
线条
有机结合
-
描述:
风光无限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南麓有一颗闪烁的明珠,这里的青山绿水唤醒了文明的窑火,千年不断的窑火孕育了无数的瓷塑艺术匠师,他们有的名扬四海,有的默默无闻,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存在书写着德化瓷塑艺术的篇章。德化是人类陶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藏的信息从一个层面记述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