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黑白灰”:’85新潮美术后的美学色彩现象
作者: 赵晓婉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审美心理   新时期   新潮美术   黑白灰   艺术风格   色彩语言   社会文化   自然主义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透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代社会文化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美术中的"黑白灰"可以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它建构了一种新的视觉真实观。同时,"黑白灰"的出现和反复个性化创造及运用,也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视觉语言体系。
城市景观的色彩设计
作者: 党中华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则   城市色彩   建筑物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   城市居民   建议   设计师   环境色彩   色彩设计  
描述: 和建议。 现在的世界五彩缤纷,人们对色彩的追求也愈发地专业。色彩是人类眼球体验的第一反射物,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外在表述。
解析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民族服饰的艺术特色
作者: 庞小条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   服饰特色   文化意蕴  
描述: ,希望通过少数民族服饰这一文化符号,来阐释少数民族服饰的艺特色,进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之谜。提起云南,人们喜欢用"神奇秀丽"、"五彩缤纷"等字句来形容。这里的确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一个让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高职教育
作者: 曹云亮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要阵地   传统服饰   高职院校   服饰文化   继承   服装设计师   注重实践   传统民族   传播者   传统文化  
描述: 每当谈到传统服饰文化,大家会一口同声甚至赞不绝口,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但在华丽的辞藻修饰过后,如何传承?如何发扬光大?这些问题往往少有人谈及,或者根本就没有很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也是传统民族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雕塑的“意”和“象”
作者: 王国辉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思维   美学特征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表达   不同历史时期   艺术创作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描述: ,分析中国传统雕塑多元样式背后“意”和“象”的运用原理,深刻揭示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精神和意象内涵,促进中国雕塑向前发展。
无限的雕塑
作者: 朱君如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游乐场所   独具风采   整体景观   苏州园林   公共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景观   现代雕塑   旧时代  
描述: 。”其实那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本文要讨论的,雕塑的形式,就正恰好在这个“时代终结”的时候出现了改变。 1 现代主义时期形式与观念的改变 装置艺术使材料与传统雕塑对接,而它的发展却是从平面绘画而来
雕塑的民族性研究
作者: 谢子扬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民族性   民族特色   雕塑家   经济的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我们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艺术,要带有中国的艺术气息,体现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中国的雕塑一直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传承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升华,雕塑也发生了改变,这就出现了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现代雕塑又称为城市雕塑。传统的雕塑注重的是精神上
雕塑中的“空壳”
作者: 杨兵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思想感情   多元化   观众   空壳   艺术作品   不同途径   雕塑家   传统雕塑   表现方式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呈现出多元化。它从不同途径吸取营养,变换各种各样的形式。"空壳"表现方式不仅是一种传达视觉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之一,日益受到艺术家的重视。它给观众
城市雕塑创作的图腾化现象
作者: 高明强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味空间   传达效果   匠师   金属材料   日常生活经验   装饰风格   装饰雕塑   全球经济一体化   复古风   中国风  
描述: 雕塑以其独特的魅力、艺术语言形式凸显了城市文化的艺术美,能够有效的吸引群众的眼光。时代在进步,当代的建筑雕塑已经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由装饰符号走向了城市图腾,展现出城市雕塑创作的图腾现象。
简论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造型研究
作者: 许琛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部空间   使用功能   艺术造型   建筑艺术   审美需求   相互融合   造型艺术   建筑雕塑   雕塑艺术   塑化  
描述: 由于建筑和雕塑的混淆,雕塑化建筑存在诸多弊端。文章通过例证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雕塑的共性和差异,引出雕塑化建筑是由于建筑雕塑相互融合形成的。并指出雕塑化建筑只有在满足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
< 1 2 3 ... 263 264 265 ... 266 267 2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