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134 条
-
浅谈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价值
-
作者:
许书伟
来源:
城市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化设计
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
-
描述:
一、雕塑的产生、发展与特点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信仰、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
-
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
-
作者:
刘骧群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消费时代
形式特征
公共空间
中国当代
文化生态
城市雕塑
符号化特征
-
描述:
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形式的特征大致分类如下:公众参与的互动性特征、文化生态的融合性特征、公共空间的标志性特征、消费时代的世俗性特征、传统文脉的符号化特征。
-
高原城市园林绿化应有的特色与风格
-
作者:
孙永梅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高原
园林绿化
地方特色
-
描述:
高原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尽力展示高原景观、体现民族特色,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特点塑造独特的风格。重点以高原城市西宁及园林造景中的雕塑为例进行了论述。
-
广西油画创作现状探析
-
作者:
金昌浩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性
广西
油画创作
本土化
-
描述:
区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从自身出发研讨与思索广西油画创作的发展方向,使其回归本土文化。当下的广西油画创作现状是呈现原生态区域特征、彰显多民族文化的体现。
-
玉溪文化博览 通海木雕
-
作者:
陈泰敏
王庆久
吴建伟
马文昆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文化
格子门
木雕艺术
浮雕
家具
滇南
个性差异
玉溪
历史悠久
-
描述:
通海是滇南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礼乐名邦".这里的能工巧匠创造了许多鬼斧神工的传统艺术品,木雕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宣城宣酒有所思
-
作者:
胡玎
王越
来源:
园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朓楼
来去匆匆
城市文化
景观规划设计
江南园林
敬亭山
文化景观
置石
大型居住区
筑山
-
描述:
,不及绵柔宣酒的功力。 二是宣城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座深深影响中国文化形态的城市。历史上的宣州为鱼米之乡,素有南宣北合之称。丰富的物产孕育了美酒,酒助诗兴,这里也成为中国诗与酒
-
文化大家李叔同
-
作者:
何岸
来源:
源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新文化运动
佛教史
美术学校
李叔同
蔡元培
革新家
南洋公学
近现代
音乐
-
描述: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1901年,李叔同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该社于1907年
-
展讯发布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齐白石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文化建设
艺术创作
浙江
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之一,是许江在浙江举办的首次个展,被认为是一个"精神远游者"的返乡之旅,除展出近年创作的油画、雕塑、水彩等200余件作品之外,还将出版《致葵园:许江作品集》以及《拆解与重建》、《大学的望境》、《远望者日记》等3本学术论著,以呈现许江在文化建设、教育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
中外艺评家评“站立的文字”摘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文化
艺术气魄
古典精神
艺术创造
中央美术学院
走向世界
雕塑造型
文字
中国美术
-
描述:
牧羊女》(作于1987年)中的人物以至整个画面境界是静穆而崇高。从表面上看,这件带有古典写实意味的油画与现在他创作的以爱拥为主题的文字雕塑迥然不同,但细细观察和思量却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那就是都追求一种宏大而严谨的古典精神,追求表现一种稳定而坚实的力量。只是媒材与题材变化了,艺术气魄更宏
-
清婉而劲健:读于敏工笔人物画
-
作者:
田黎明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文化精神
生存境遇
绘画语言
造型基础
人文体验
当代性
文化本源
人与自然
形象意义
-
描述:
人在都市如人在山水中,一种理想,一种生存境遇悠然显现在于敏的工笔人物画里。向往人文体验,借助载体,重现自己心性经历,并能在形象意义里通达传统的文化自律,追寻当代人文心语,这已成为于敏文化精神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