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530 条
-
公众视野与文化冲突:关于雕塑的深度对话
-
作者:
殷双喜
翁剑青
唐尧
陆军
孟繁玮
赵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策展人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文化冲突
社会文化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公共艺术
-
描述:
时间:5月20日下午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09会议室公共艺术视野中的"雕塑"殷双喜:今天我们讨论雕塑和公众,是个有些交叉的问题,不是单纯谈雕塑,而是与公众放在一起。雕塑有室内的、架上的、美术馆的,这类作品与绘画一样,公众需要到美术馆去欣赏它。雕塑和绘画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绘画很少在室外摆放,
-
从雕塑的文化反溯来思考“雕塑与公共空间”
-
作者:
林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建构
古希腊
公共文化
文化模式
文化书写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的并置观念随着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潮流在中国的城市文化中日益普及。在这种文化形势下,中国的雕塑艺术前所未有地被寄托了公共文化的表征功能。然而,正是从公共文化建构的视角出发,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是雕塑?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研究中曾经指出一个特别值得
-
雕塑如何面对公众?(一)
-
作者:
孟繁玮
祝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热点
实验
中国传统艺术
述评
负责人
大规模
雕塑家
城市化进程
雕塑教育
-
描述:
[热点述评]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数目可观的城市雕塑在各地伫立起来。达到了"量"的增长后,这些雕塑的"质"更引人深思;同时,由于文化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需求和审美习惯的改变,传统民间雕塑
-
雕塑如何面对公众?(二)
-
作者:
孟繁玮
祝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点
青藏高原
社会公众
西藏社会
互动关系
雕塑家
选题
意见
文化权利
公共艺术
-
描述:
[热点述评]近年本刊[热点述评]选题涉及雕塑的不多,并不是说雕塑够不上"热点"讨论,只是没有找到较好的切入点来对雕塑进行深入"观察"。最近两期就"雕塑如何面对公众"的选题进行的组稿,使我们收获甚多,也发现该选题是一个谈不完又耐人寻味的话题。组稿过程中,编辑部把倾听公众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重点,特别策划了一次较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扼要并撰写了专题报告,以此反映来自民间的真实的声音。对于社会公众的批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雕塑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刺耳",但这其中也包含着公众的希望和他们愿意参与的热情,其实这就是公众与雕
-
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在长春隆重开幕
-
作者:
萧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春市
文化品格
中国艺术
大会
中国建筑学会
雕塑公园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世界
-
描述: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覃志刚,全国政协常委兼外联部副主任韩方明,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以及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
天津市:《美术观察》“雕塑如何面对公众”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查问卷
本科
机关事业单位
问卷调查
大学生
文化工作者
雕塑
电视
农民工
企业员工
-
描述:
任务完成率为100%。其中受访者职业包括:退休人员(10人)、教师(11人)、个体工商户(9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1人)、服务业人员(14人)、农民工(11人)、文化工作者(9人)、公司职员(7人)、企业员工(8人)、大学生(10人)。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
作者:
萧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年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创意
高校毕业生
年鉴
雕塑艺术
专业委员会
理论建设
工艺美术
学会
-
描述: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国粹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典暨2011中国雕塑年鉴展,于2011年5月28日
-
西方文化的历史逻辑性与亨利·摩尔雕塑的形式意义
-
作者:
李鹏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时代
西方文化
古代雕塑
摩尔
现代艺术
黑格尔
历史意义
现代雕塑家
传统雕塑
历史性
-
描述:
王宏建主编的《美术概论》曾论述道:"当西方把自我与世界分离以后,哲学的探讨实际上被划定了界限和范围,这个界线的一边是自我的主观世界,另一边是客观的自然物质世界,艺术理论的整个思考被圈定在这个范围内,艺术便在这个范围内形成了自身发展的轨迹,艺术理论的范畴便在这个轨迹运动中产生。我们可以从这个
-
提高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吴为山访谈
-
作者:
郅敏
吴为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城市公共艺术
雕塑家
文化背景
时代精神
吴为
作品
城市雕塑
-
描述:
时间:2011年5月27日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办公室郅敏(以下简称郅):随着中国城镇建设和公共艺术的快速发展,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如何更好地走近公众,走入人们的心里,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作为创作过很多大型公共
-
“艺术之都”如何实至名归?
-
作者:
傅怡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中国书法
艺术家
书法艺术
地方政府
行业组织
艺术形式
城市文化水平
雕塑
杰出人才
-
描述:
近年以来,全国各地"书法之乡"、"雕塑之都"、"设计之都"群峰竞起,以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命名蔚成风气。短短几年内,深圳、上海成为"设计之都";长春等城市提出打造"雕塑之都";苏州、徐州、开封、安阳、临沂、绍兴、湘潭荣膺"书法名城";东莞、邹平、楚州、常熟、桐乡、曲阜、章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