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硅中碳短纤维的形貌及增强作用
作者: 李双   张宇民   韩杰才   周玉锋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短纤维   断裂韧性   分散性   反应烧结碳化硅   注浆成型  
描述: 以双峰碳化硅粉末、碳黑、短碳纤维为原料,采用注浆成型、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硅反应对碳纤维表面形貌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反应在碳纤维表面生成致密β-SiC层
三龙侗寨的天籁之音
作者: 马莎   来源: 贵阳文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原生态文化   西部大开发   研讨会   发祥地   侗族大歌   养身   丧葬   陶冶情操   民族文化保护  
描述: 有幸参加了在黎平县召开的“西部大开发与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建设”研讨会,我们得以来到侗族大歌发祥地、有着“捡得完河边的石头,唱不完三龙的歌”之誉的三龙侗寨。三龙是侗族民歌原生态文化社区,这里的侗族
任伯年绘画中的日本因素
作者: 谢建明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任伯年   日本因素   绘画艺术  
描述: 晚清时期,上海是世界性的大都市,也是中日文化尤其是书画艺术界交流的中心。任伯年在胡公寿、张熊等人的帮助下,进入了上海艺术圈,也与日本文化艺术界发生了关联。他不仅继承传统、吸收西方油画
画家陈晓光作品的民族风情凝眸与情感的抱慰
作者: 周政文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油画艺术   民族风情   心灵  
描述: 陈晓光的油画艺术是向着民族的心灵而去的,作品也因此达到了表现上的纯粹性,最重要的是在感知民族文化生活的视域中,重塑当代贵州油画的信心和责任,让贵州民族精神中曾经拥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活在今天,活在当代油画中,进而产生一种时代的、文化生成的形象和力量。
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复兴与中国梦——从近几届全国美展之走向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者: 刘星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画写意   文化革命   工笔画   艺术精神   美展   写意画   复兴   发展趋势   核心问题  
描述: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即将举行了,这个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的文化盛宴将呈现出怎样的情况,这是大家都在猜测的事情。比如说,这届美展各画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谁能摘得金、银、铜大奖?尤其是,中国画的发展趋势
杨家埠木版年画配色艺术对工笔重彩创作的启示
作者: 陈隶静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对比色   工笔重彩   配色   绘画艺术   木版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作   色彩运用   杨家埠  
描述: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同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艺术。作为山东黄河流域地道的民间农民画,它取材于民间,而又不拘泥于民间现实生活
现代工笔人物绘画形式语言研究
作者: 张宁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研究   工笔重彩画   传统工笔人物画   现代人   绘画发展   绘画形式  
描述: 工笔人物绘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作用。"工笔重彩画与绘画俱生,工先于写,彩先于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过无数画家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的工笔人物画语言,是古代艺术家们的创造和积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但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就现在的艺术表现来看
系列油画《面具》创作理念谈
作者: 徐梓峻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文化   隐性   面具  
描述: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家徐梓峻在国内外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及参加过几十个群展。近两年,与兄弟徐浩然共同创作的《活着系列》四幅油画作品在北京、江苏等地的慈善拍卖中共计拍卖700多万元,义捐给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胜者爱心基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善基金等,其中一幅油画作品拍卖出290万元的高价。最近又创作了非常另类的《面具系列》作品,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本文对其创作理念进行了介绍和剖析。
2013年新媒体猜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益   新平台   移动互联网   新技术   制度化   新媒体   猜想   网络社交   反腐倡廉   移动终端  
描述: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猜想总是层出不穷且飞速变幻。这些猜想来自对现实的观照与判断,来自新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来自人们的期待和努力。猜想虽多却并不虚幻,因为现实世界在新媒体领域投射下的五彩光谱,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存在交集。不论网络问政还是移动社交,人们期待新媒体越发宽广的平台,为社会持续地增加正能量。从微博微信到
中国画和油画的融合之作
作者: 日月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博物馆   硕士生   美术学院   国家文化   四川   中国画   艺术语言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刘明孝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作品被国家文化部、英国大英博物馆、黄宾虹艺术馆、四川美术馆、厦门美术馆收藏。已出版个人画册《花非花》、《落花流水》、《拈花一笑》等。刘明孝这幅作品
< 1 2 3 ... 18 19 20 ... 266 267 2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