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刘溢:梦游在魔幻主义的交叉小径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艺术市场   中外交流   审美趣味   加拿大   古典主义   作品   小径   美术馆   中国油画  
描述: 即使是一直在各个画展中晃荡的美术爱好者,对刘溢的名字也是有点陌生和隔阂的,因为他在之前的20年里,一直在北美的加拿大闯荡世界。而现在,当刘溢的画展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移师上海美术馆(1月31日至2月
张充仁纪念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闵行区   重大贡献   美术教育   纪念   水彩画   上海市   现代美术史   艺术大师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  
描述: 张充仁在中西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和评论方面曾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为纪念雕塑大师张充仁诞辰105周年,上海市文广局、闵行区政府等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张充仁纪念展》。展品包括
以自然为师的艺术家
作者: 姚谦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机   娱乐场所   艺术家   现代化设备   乡民   自然   作品   滋养   创作方式   计算机  
描述: 因为喜欢艺术的缘故,所以对于创作的艺术家们也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通过艺术品,好的艺术家也是很好的老师。经常从艺术家的作品里看到了我以前没有看到的世界、体会到了以前不曾明白的道理、开发了以前没有想过的想法。这十年来我也藉由对艺术爱好而有机会认识了几位艺术家。不敢自称是他们的好友,但是有缘相见总是带着景仰和学习的心,自然收获也不少。 这次我想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艺术家朋友——洪凌,在我眼里他是一位很特别的人。他出生在北方却有着南方人的身材与相貌;他学习过国画,却总以油画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式。如同他总是这么形容自己:“一个南北人不东、不西,不确定。” 我是从2005年开始接触到他的作品,当时对于他的人完全地不了解,只能从作品中猜测,而他的作品大都是描述风景,鲜少有人物的存在。他的风景画透着国画的诗意,却有着油画厚重的肌理;诗意是抽象的,他却以具象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可以看得出他对大自然的尊敬,带着都市人的情怀。有时画面拥挤斑斓,但是却充满着流通的空气;有时画面空旷而苍茫,却涌现浓浓的情绪。我不是他的粉丝热烈地追踪着他的创作,但是每回机缘巧合看到了,还是会忍不住在他画作前停留很长的时间。
美国人为何读懂了吴冠中?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美国人   中国文化   主导权   文化交流   画展   中国艺术   吴冠中   纽约时报   美术馆  
描述: 及手稿中领略一位中国画家自70年代中期到2004年的艺术脚迹,以及他对中国水墨的研究与变革。这也是吴冠中逝世后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在西方国家展出。 文化交流, 不能满足于“被选择”“被娱乐” 衡量一个画展的成功与否,应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观众人数及反响,媒体与专业人士的评价,还有商业环节的运作。
红与黑的戏剧性对比
作者: 郎红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西方艺术   中国文化   画展   水墨画   根宝   中国画   中国风   美术馆   中国戏曲  
描述: 直接从传统戏曲取材,把戏曲舞台上一些有影响的传统剧目,用静态的瞬间表现出来,固化在一个冲突强烈的亮相动作上。但人物的衣饰与神态仍在激烈变化之中,所以这样的画面是极具动感的,是灵动之势的一刹那呈现
当代玻璃艺术:跨界与个性
作者: 牧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玻璃器皿   个性   工业化时代   审美享受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创作   纯审美   非功能性  
描述: 走向纯审美 这里所说的玻璃艺术,指非功能性而以审美享受为主旨的创作。自清末开始,国内玻璃业的发展进入实用器生产为主的大工业化时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玻璃艺术处于萧条状态。除生活必需的玻璃器皿外
石破天惊严友人
作者: 胡展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重金属   经纬   盘古   变法   木化石   岩画   远古   雕塑家   蛋化石   恐龙蛋  
描述: 距上次报道《花甲新泥刀》五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雕塑家严友人仍在龙华。 其须发仍然斑白飘逸,目光仍斗士一样精光闪烁,且身手更加穿越—— 仿佛是藐视“人生易老”的律令,老艺术家新枝吐奇,龙年之际突然发力,推出了一组大气磅礴而宝光四射的新年震撼《自然的手谕》。 曾斟酌再三:将《自然的手谕》形容为“石破天惊”是否过于夸张? 然而“石”,确实破了;“天”,确实惊了,曾因“六十变法”而声名大振的雕塑家,十年后再次“衰年变法”,集毕生之功力的一击,首创了前无古人的“经纬雕塑”,以贵重金属来写意万年岩画,雕塑材料由铜铁石材,一变为金银宝石,其目光甚至穿越秦汉,直趋远古…… “贵重到极致,又高古到极致!”——“以极端的稀缺表达极端的原始!——这是川流不息参观严氏新作的业界同行的共同惊叹。 他的作品陈列室紧挨着他宽敞的创作室,步入陈列,可谓光怪陆离,纷红骇绿,那尊《远古的性》首先令很多人浮想联翩,甚至局促不安。 乍看有点莫名,细看哑然失笑:似乎是个先民在和某兽敦伦,阳具极其嚣张威武,严友人解释说,原来的岩画图形就是如此,他只是把它“三D”了。
寒凝润彻,冰心玉壶
作者: 牧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器   中国古代玻璃   奢侈品   琉璃   古玻璃   艺术作品   中西方文化   铅钡玻璃   造型工艺   战国  
描述: 隐藏着的历史谜底 多年前,缘于好友对雕塑的探索而接触玻璃艺术。在印象中,玻璃是新兴的一种材质,造型工艺观念皆新,初见的国外玻璃艺术作品如冰晶般明澈动人。之后了解到,它竟然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与中国的渊源已达两千多年,也曾是先民们最为追捧的奢侈品。为什么中国古代玻璃那么冷僻,不广为人知呢?这个谜团引导我慢慢查证、追溯…… 1929年,曾任教多伦多大学考古学系的传教士怀特先生(Winter.W .C)在河南集市偶然收购的战国玻璃珠,经专家检测后发现含有大量铅钡成分,异于同期的西亚玻璃系统。
弗兰克.盖里:中国艺术需要一座世界级建筑
作者: 燕舞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世界级   中国文化   艺术需要   盖里   人文尺度   设计方案   音乐厅   弗兰克   中国美术  
描述: 盖里来了。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刚过完83岁生日的美国建筑大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和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和洛杉矶华特·迪斯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等大型公共建筑,均系其代表作。今年2月17日,访美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副总统拜登陪同下参观了华特·迪斯尼音乐厅,弗兰克·盖里参与了陪同。 盖里选择在这个特殊时刻访问北京:前不久,盖里同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和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莫瑟·萨夫迪(Moshe Safdie)一起,入围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方案的最后一轮招标。3月6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仍只透露:“现在处在新馆设计的国际竞标阶段。” 盖里曾多次访问北京,其75岁生日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首个在华作品展亦于前年10月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举行。这位“建筑界的毕加索”近年逐渐进入亚洲市场:与香港太古地产合作、于今年春天完工的“OPUS HK”项目,是他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高档住宅项目;竞逐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则是他在中国大陆投标的第一个国家级公共建筑项目。
城市雕塑何时成为文化表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文化表征   艺术品味   房地产开发   城市改造   城市雕塑   社会价值   西安日报  
描述: 2012年9月17日的※西安日报》载文称,不久前,有网友在郑州发现一座“孝顺猪”雕塑,这个丑陋的雕塑不仅遭到公众的嘲笑,还被媒体评为“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第一名。在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城市雕塑
< 1 2 3 ... 17 18 19 ... 276 277 27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