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何读懂了吴冠中?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沈嘉禄 

【刊名】新民周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美国人 中国文化 主导权 文化交流 画展 中国艺术 吴冠中 纽约时报 美术馆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办展览不再有蜀道之难,如有强大团队的娴熟运作,似可成为晋身的阶梯。但越是知名度高的画家,对出国办展越是慎重。1992年,声誉日隆但已年过七旬的吴冠中应邀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集结进入西方主流艺术阵地,也是吴氏水墨画为西方人审视并接受的肇始。第二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又为他举办了个展:《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巴黎市政府还授予他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后来,吴冠中还在新加坡和德国科隆办过画展。 其实吴冠中更希望在纽约办个展,但由于缺少关键人物的策划与联络,一直没办成。现在,老人家的遗愿实现了,由上海美术馆和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水墨革命:吴冠中作品回顾展》4月25日在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5日。这是一场壮美的视觉旅程,越洋而至,风雨兼程,大洋彼岸的观众可从54件水墨画及手稿中领略一位中国画家自70年代中期到2004年的艺术脚迹,以及他对中国水墨的研究与变革。这也是吴冠中逝世后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在西方国家展出。 文化交流, 不能满足于“被选择”“被娱乐” 衡量一个画展的成功与否,应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观众人数及反响,媒体与专业人士的评价,还有商业环节的运作。

【年份】2012

【期号】第18期

【页码】66-69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