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六骏】搜索到相关结果 60 条
-
穿越古今的逐梦之旅-《六骏图》研究
-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霖
昭陵
六马
唐太宗
六骏
游师雄
-
描述:
昭陵六骏浮雕石刻自唐代创建,承载着极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开放性的象征意味,在历代中国人的共同铸造和集体记忆的推动下,建构起一种社会和文化认同。今天,追寻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探讨形式与内涵的兴替变迁,为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借鉴。
-
金朝赵霖绘昭陵六骏图卷(部分)
-
作者:
吕树芝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询
陕西省
形象
诏令
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浮雕
昭陵六骏
十三年
-
描述:
昭陵即唐太宗李世民陵,在陕西省乾县(原礼泉县)九嵕山.昭陵的营建,自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埋葬文德皇后时开始,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入葬时方才完成.六骏是唐太宗在建立唐朝的征战中常骑的六匹战马.为了表彰六匹骏马的战功,唐太宗生前诏令石雕六马形象,镶在昭陵玄武门内飨堂的两廊.并自作赞语,欧阳询书,刻在马头部前上方的榜题处(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字迹不清).浮雕分东西两列,每列三座,西面第一匹叫飒露紫,第二匹叫拳毛騧,第三匹叫白蹄乌;东面第一匹叫特勒骠,第二匹叫青骓,第三匹叫什伐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
-
古典的华章 时代的意象:对昭陵六骏的新认识及再创造
-
作者:
唐荀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世民
手法
唐代
时代需要
昭陵六骏
佛教雕塑
艺术形象
雕塑艺术
传统文化
再创造
-
描述: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唐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雕塑艺术此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表现题材进一步扩大,艺术手法和思想观念同样也得到一定的突破。具体而言,唐代佛教雕塑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出现了足以代表佛教雕塑最高水平的奉先寺大佛、敦煌彩塑等系列经典之作。在唐代众多雕塑类型中,唐三彩可谓是独树一帜、卓尔不凡,被视为中国雕塑史上的奇葩,其所具有的丰富的形
-
谈昭陵六骏石雕中邱行恭佩器
-
作者:
王援朝
钟少异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世充
胡禄
李世民
左侧腰
尼亚
仪卫
昭陵六骏
飒露紫
高浮雕
中国美术
-
描述:
唐太宗墓前的昭陵六骏是依据他经常骑乘破敌的六匹战马的形象刻成的高浮雕。其中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飒露紫及邱行恭像(图一),是最杰出的一幅,表现了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时,飒露紫中箭,唐
-
人马情未了:唐太宗与“昭陵六骏”
-
作者:
李浪涛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世民
拳毛
什伐赤
礼泉县
九宗山
长孙氏
白蹄乌
昭陵六骏
飒露紫
丘行恭
-
描述:
"昭陵六骏"是1360年前列置在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公里的九宗山北麓,即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北祭坛内东、西庑房中的六块石刻浮雕作品,每件205×172×28厘米,重约2.5吨,每边各三件,从南往北,西庑房内为飒露紫、拳毛(马呙)、白蹄乌;东庑房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它们是以李世民在公元618年—622年5年间南征北战、统一天下时骑乘过最后壮烈牺牲的六匹战马为蓝
-
《昭陵六骏》
-
作者:
李富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速度感
生活状态
古典文化
思维元素
本土文化
昭陵六骏
现代
大智慧
-
描述:
作品简洁却极富体量的造型,所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于现代生活状态的一种关注,速度感极强的阵列,是在古典文化中对于现代思维元素的一种融合。作者受海外影响颇深,但对于本土文化的厚爱透露出民族的大智慧,令人敬佩。
-
美术零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故宫博物院
雕像
战国时代
大理石
麦积山
优秀作品
美术科
昭陵六骏
周代铜器
-
描述:
故宫博物院于八月三十一日开始在奉先殿展出历代雕塑品。展品包括商代大理石雕像,周代铜器和战国时代的木雕,在汉代雕刻中,有著名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跃马、卧虎等;云岗、龙门、麦积山各地的北魏造像也都陈列展出。唐代的作品有著名的昭陵六骏(这里陈列四骏)等;另外还有明清两代的优秀作品。(曹振乡) 安徽艺专美术科师生最近开展时事宣传在合肥街头画
-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
作者:
赵农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圣记碑
李世民
陪葬墓
太宗
长孙皇后
昭陵六骏
环境艺术
武则天
乾陵
因山为陵
-
描述: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纵马扬鞭,众臣环拥,来到九?山下,见九峰峻耸,地势奇特,心中欣然,已有百年之后安身之想,这一年李世民只有37岁。后来在长安城大明宫宫城上对诸臣说:“朕看九?山孤耸回绕,傍凿可置山陵处,联实有终焉之意”(《唐要会·卷20》)。贞观十一年葬长孙皇后于昭陵,并在此地建陵造墓,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辞世,一共用了十三年。然而因太宗临终有“陵园制度,务从俭约”(《唐大诏令集卷11》)的遗志,其墓制便不以豪华胜,因山为陵,取意肃穆广阔,高山仰止。
-
他乡国宝巡礼之昭陵六骏 太宗皇帝的六匹战马
-
作者:
麦子
来源:
今日民航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宾夕法尼亚大学
陕西省图书馆
李世民
唐太宗
皇帝
战马
国宝
昭陵六骏
文物
-
描述:
位于陕西礼泉的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其北边祭坛的东西两侧安置有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即著名的"昭陵六骏"。六骏是唐太宗在唐朝开国重大战役中先后骑过的六匹战马,分别名为"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了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然而,这组国宝级的珍贵石刻未能逃脱不法商贩和盗贼的视线。六骏中的"拳毛(?)"、"飒露紫"在1914年被打碎盗运出国,现流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也曾被打碎装箱,但在盗运时被截获,幸免于难,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远去的龙门盗影
-
作者:
麦子
来源:
今日民航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宾夕法尼亚大学
陕西省图书馆
李世民
唐太宗
皇帝
战马
国宝
昭陵六骏
文物
-
描述: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文昭皇后礼佛图》,并称《帝后礼佛图》,原先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两组浮雕。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它们都是毫无争议的国宝。可惜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普·爱伦勾结中国古董奸商,将两件国宝盗凿而去,引发了震惊中外的龙门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