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4世纪青花瓷器
作者: 裴光辉翻译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江   研究院   文物保护   西安市   元代   发掘   瓷器   出土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
14世纪青花瓷器
作者: 美国 约翰·亚历山大·波普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江   研究院   文物保护   西安市   元代   发掘   瓷器   出土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修复
作者: 吕淑玲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元青花   青花瓷器   出土器物   透明釉   氧化钴   瓷胎   釉下彩   洪武青花   一次烧成  
描述: 青花瓷器是一种表面看上去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它是在瓷胎上用氧化钴料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因釉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青花"。由于青花瓷器的色调纹饰美观大方,加上纹饰在釉下,不易磨损易于保存,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并畅销海内外,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瓷,所以它的制造量非常大,保存下来的文物也很多,至今仍在烧造,因此大量的传世出土青花瓷器广为收藏。而那些出土器物由于损坏,就不能满足不同价值的需求,要进行相应的瓷器器物的修复。青花瓷器的修复,是在完全审视了青花本身的时代特征即无形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的修复
作者: 蒋道银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凤首扁壶   草原文化   文化体现   文化融合   水器   缠枝牡丹   首都博物馆   壶身   文化相  
描述: 首都博物馆新馆瓷器精品展厅中心区陈列着一件元代青花凤首扁壶,该器20世纪70年代于北京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器物高18.7厘米,底座8厘米×4.5厘米,呈椭圆形。此器物为盛水器,直口圆唇
意象油画四家作品
作者: 一境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中国文化   构成形式   多元化   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   学术团队   现代   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当今中国油画已进入多元化的状态,其中意象油画这一形态已有一批画家进行了研究探索。意象油画在构成形式、意味、语言上更具鲜明的东方特征和现代特征。谢宝根、陶圣苏、郑鲁青、黄晓岩4人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他们形成了一个学术团队,在意象油画的创
美的自由与自在——王小蕙雕塑的一点赏析
作者: 刀月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介入   理解   形态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元素   自由   雕塑家   艺术观念  
描述: 对于艺术的理解与介入以及由于各不同的理解和介入,必然造就了艺术家的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形态,艺术家的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福州大学   元素   美术学院   厦门   玻璃钢   作品   工艺   和谐   雕塑  
描述: ~~
明皇陵雕刻艺术
作者: 邵若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陵寝制度   皇陵   华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城   朱元璋   中国古代   重要地位   明清时代   神道  
描述: 凤阳——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所以也被称为“帝王之乡”。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诏令修皇陵,建中都城,奠定明王朝基业的“万世根本”。凤阳明皇陵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规格
谒东坡墓记
作者: 陈云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墓园   河南   林语堂   苏辙   峨眉山   汝州   江苏常州   公元   三苏  
描述: 一代文豪苏东坡缘何逝于江苏常州而葬于河南汝州(见林语堂《苏东坡传》),两地相距千里之遥,能由常移葬于汝,为何不归葬眉山故里,况时值公元1101年的酷暑之中?一直不得其解!
《无痕》——传递心象,相遇理想
作者: 侯吉明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遇   文化属性   理想   视觉经验   元素   传递   绘画   作品   画面色彩   形变  
描述: 丁敏在走过他自己称为迷茫的寻找期后,从近期参展和获奖的作品轨迹中看,仿佛心静气顺,挣脱了束缚,能借笔墨自由书写天地之物,初具气象。从他画面色彩上看,已逐渐从以往喜好用高纯度色彩并置,呈现视觉力量的粗放,过渡到在含蓄而雅致的色调中注重理性精神的传递。在造型上,也由以往的具象蜕变为今日的意象,更加注重内心的写实,并逐渐向抽象表现主义发展。
< 1 2 3 ... 11 12 13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