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元末】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流离·琉璃
-
作者:
孙云毅
来源:
旅游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登
桓宽
社会经济发展
西来
元末明初
现代艺术
玻璃厂
中所
《穆天子传》
五彩石
-
描述:
中国琉璃是古代汉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它沉积历史的华丽,穿越三千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琉璃,古代写作流离,最早见于西汉桓宽的《监铁论》。又称璧琉璃,见于东汉班固著《汉书·地理志》,琉璃是璧璃的简称,后来加上"王"旁,成为"琉璃"。我国古代自己制造琉璃的记载,在《穆天子传》中所说的天子登采石之山,取采石,使民铸以成器的故事。东汉王充书中所说的道人消炼五彩石作五色之玉的记载。关于中国琉璃的起源,自近代以来就有"西来说"和"自创说"之争。我国古琉璃究竟是"舶来
-
四神图
-
作者:
暂无
来源:
章回小说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大元帅
元末
佛教
唐初
长安
《西游记》
杨景贤
兵部尚书
黄金
-
描述:
一 据说,如来赐给李天王一座玲珑剔透的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塔上层层是佛,艳艳光明。佛塔一抛起,可以从天而落,镇住妖魔鬼怪。 李天王叫李靖,历史上真的其人,唐初名将。李渊入长安后,他归顺唐朝。太宗时,住兵部尚书,屡立战功。后来变成托塔天王,是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有某种联系。毗沙门天工传入中国时,已有左手托塔之形象,“旨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后来就有种种托塔天王图纷纷问世。如吴道元的《请塔天王图》、范琼的《降塔天王图》、朱繇的《捧塔天王图》等等。与此同时,民间又传有李靖代龙竹雨的故事,李靖已被神化了。元末,杨景贤一篇文章又有“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百姓,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诗,可见已将毗沙门与李靖合二而一了。到《西游记》中,托塔天王已彻底成为中国之神,并被玉帝封为“降魔大元帅”。
-
罕见的元末明初青花大罐
-
作者:
耕生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大罐
咸阳市
元末明初
历史人物故事
2009年
首发式
-
描述:
2009年4月,陕西咸阳市举行了《咸阳市文物志》首发式,书中披露了一件罕见的元末明初青花历史人物故事图大罐。该罐于1958年入藏长武县文物收藏单位。罐体浑圆,胎体厚重,直口,短颈,鼓腹,腹部以下渐内收,矮圈足。高
-
长武县馆藏的宋代耀州窑青瓷
-
作者:
刘晓东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花口
底径
莲花纹
青釉
长武县
元末明初
博物馆馆藏
人物图
耀州窑
-
描述:
陕西省长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不乏精品,最有名的是元末明初青花象车人物图罐(编者注:介绍文章见本刊2011年7期)。除此之外,还有4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精品,即青釉六曲刻花碗、青釉六曲花口盏、青釉葵口莲花纹盘和青釉瓜棱形钵。这4件青瓷造型精美,釉色匀净,均为长武县博物馆旧藏。下面分别做一介绍。
-
青花大珍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
-
作者:
刘晓东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武县
咸阳市
元末明初
人物故事画
画面
元代
人物图
首都博物馆
元青花瓷
造型纹饰
-
描述:
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陈列厅中,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瓷器珍品,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长武县博物馆旧藏的青花人物罐。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通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至下渐收。足直下至底,平底,矮圈足。通体施以青花纹饰。采用颈、肩、腹、胫四
-
元青花常规鉴定浅说
-
作者:
马广彦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武县
咸阳市
元末明初
人物故事画
画面
元代
人物图
首都博物馆
元青花瓷
造型纹饰
-
描述:
元青花常规鉴定浅说
-
玉溪建水古窑青花瓷器装纹饰样赏析
-
作者:
苏伏涛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玉宇
水窑
青花瓷器
装饰纹样
元末明初
赛典赤
钴土矿
牡丹花
云南
-
描述: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从西北南下灭大理国后,对云南实行军事管制。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对峙的局面。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元政府对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较重视的,这在客观上对于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派赛典赤·瞻思丁治理云南。赛典赤在云南进行地方改革,推行土司制度,实行地方自治。由于社会生活趋于安定,边疆民族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新兴州休纳县(今玉溪市)瓦窑村和建水州(今建水县)碗窑村的陶瓷业工匠就在此时利用当地出产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创烧出了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器。玉溪窑和建水窑是典型的民窑,烧造的瓷器全系民用瓷器。从出
-
玉溪早期陶器
-
作者:
陈泰敏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青花瓷器
江川
手工工艺
杞麓湖
元末明初
贝丘
滇国
抚仙湖
装饰功能
-
描述:
在玉溪众多异彩纷呈的传统手工工艺中,陶瓷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元末明初,玉溪开始生产青花瓷器,陶瓷艺术崭露头角,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实,在此之前,玉溪的早期陶器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从通海海东和杨山、江川光坟头等贝丘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玉溪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陶器
-
青花瓷与伊斯兰艺术相互交融所产生的艺术形式
-
作者:
赵磊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跨时代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国家
元末明初
伊斯兰艺术
几何纹
真主安拉
艺术形式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莫过于青花瓷艺术了,而青花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而这一期间的青花瓷艺术是中国瓷器艺术的关键时期,从汉代唐代开始,我国就与外国有着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但是自始至终都是倾向于汉朝文化的,而从青花瓷艺术的出现,就形成了两种艺术相互交融的并且倾向于汉族文化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