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元末】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云南禄丰发现元明瓷窑
-
作者:
李康颖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文物调查
禄丰县
元末明初
标本
造型特征
元代
瓷窑遗址
青花
龙井
-
描述:
1986年,我们在进行文物调查工作中,发现了两处古代瓷窑遗址,分别位于禄丰县的仁兴镇银沙办事处白龙井村和罗川乡彩云行政村的瓦窑村。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根据窑址所在地的地名,将其分别定名为白龙井窑和罗川窑。在对两窑的调查中,我们采集了一些标本,通过观察和对比认为,两窑的烧造年代都属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现将两窑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一、白龙井窑该窑为笔占于1986年9月11日到仁兴镇炸文物伪查时所发现。窑址位于仁兴镇银沙办事处白龙井村西南部,共发现两处遗物堆积(相距20米),当地人分别将其称为刘家窑和李家窑。该遗址位于禄丰县城和东北部,距离约35公里,有乡村便道可直达村中。
-
云南玉溪元末明初龙窑的发掘
-
作者:
苏伏涛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足径
青花瓷器
龙泉窑
元末明初
古窑址
云南省
发掘
玉溪市
着色剂
-
描述: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其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玉溪河发源于东,流向西南,全长140公里,在境内约55公里,河源出自江川县普妙山,经玉溪流入峨山县。在元末明初,玉溪窑因用当地出产的钴土矿为着色剂,创烧出青花瓷器而闻名于世。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烧造青花瓷器的古窑址还不多,玉溪窑是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发现的青花瓷古窑址之一。
-
四姓一家
-
作者:
谭亚洲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族文化
桂西北
石山地区
民族文化
元末明初
少数民族
毛南族
祖先
历史记载
族源
-
描述:
毛南族居住在桂西北边远石山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她与我国其他西南的少数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发达的民族文化。我们毛南族的族源,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毛南族中有谭、覃、卢、蒙四大姓,其中谭姓最多。《谭家世谱》说他们的祖先谭三孝原先是汉人,是从湖南来的。后来与当地女子结婚“生男育女,玲珑智慧,庶几苗瑶散于四方,由是出作人息,耕食凿饮,土苗互语,了然明白……”《覃家祖谱》亦说他们的祖先姓王,原籍山东,后迁浙江改覃姓,元末明初逃难来广西。卢姓则说他们祖籍福建,因经商而落籍毛南地方,蒙姓则说他们来自贵州。
-
北京华辰2006年秋拍成交前三十名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乾隆
永乐
周春
元末明初
八大山人
成交价
青花
傅抱石
人物肖像
-
描述:
~~
-
宝鸡金台观:张三丰的第一道场
-
作者:
宋婉琴
杨曙明
来源:
宝鸡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书
金阁
《明史》
元末明初
银台
三教
张三丰
金台观
内丹
道长
-
描述:
《宝鸡县志》曰:“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这赞誉之词,形容的是位于宝鸡市区陵塬山腰东坡上的金台观。在道书中,将神仙居住的清灵之地称作“金台”、“银台”或“玉台”,把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称作“宫”、“观”、“洞”等。宝鸡金台观作为道教三观之首,在宋朝末年开始创建,而形成规模则是在元末明初,是一处既具有黄土高原气息,又具
-
明代云南建水窑青花冥器拾遗
-
作者:
李朝春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拾遗
元末明初
明代
冥器
云南建水
工艺美术史
生活用具
-
描述:
烧制于元末明初的建水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花异卉。其产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烧制出专门用于随葬的青花罐、瓶、炉、雕塑等冥器小件,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珑可爱的青花冥器,纹饰粗犷,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青花精华,掌中至宝。本文拟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绍如下。一、青花小罐青花罐是建水窑产品中产量最多、图案较为精美、存世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俗称将军罐。其中,一些高6~10厘米左右、造型小巧古拙的青花小罐,主要出土于明代土坑墓的
-
也谈岱吉屯墓出土“至正年制”碗的年代
-
作者:
李铧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岱吉屯
年代
釉上彩
红绿彩
元末明初
元代
陶瓷考古
景德镇陶瓷
瓷器
出土
-
描述:
1994年《文物》第2、8、9期相继发表了张英先生的《从“至正年制”彩瓷碗的发现谈“大明年造(制)”款瓷器的年代》、《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瓷器》和曹淦源先生有不同看法的《“至正年制”款与嘉靖红绿彩瓷》等三篇文章后,在陶瓷考古界引起了广泛重视。因为问题的讨论不仅是对几件瓷器年代的不同看法,更关系到陶
-
上世纪初期的洪武瓷与国人
-
作者:
冬季马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四中
耿宝昌
元末明初
古陶瓷
洪武时期
-
描述:
想必每一位喜欢中国古陶瓷的朋友,都应该清楚1984年夏天北京四中基建工地上出土的数千片青花和釉里红残片,对于元末明初的陶瓷断代划分意味着什么。北京四中坐落于紫禁城西北角,在元代即为兴盛宫的后苑,明清两代均为宫廷库房。明代,这里曾分布10座储存皇家物资的仓库,即司钥库和甲、乙、丙、丁、戊、承运、广盈、广惠、广积等库,至清代则为甲、乙、西什等库。西什库俗称“北堂”,始于清代康熙年
-
中国历史参考图片(三)
-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起义军
经济文化
中央集权制
进步发展
赋税制度
政治机构
元末农民起义
兴修水利
-
描述:
朱元璋像(上左图)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1352年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以后成为起义军领袖之一.1368年他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政权.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改革了政治机构:中央取消中书省,设六部管政事,都督府管军事,都察院司监察,分别对皇帝负责;皇帝兼行丞相的职权.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兴修水利,鼓励移民垦荒、改革土地和赋税制度等,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明青花竹石芭蕉瓷盖罐(上右图)
-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故事图青花大瓷罐
-
作者:
吴红艳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丰肩
陕西省咸阳市
舆人
莲瓣纹
鼓腹
文物保护
瓷罐
元末明初
菊花纹
-
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库房之中摆放有一件青花象舆人物故事图瓷罐(图一),经专家鉴定,为元末明初青花瓷珍品。此罐通高34厘米。整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而下渐收,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花纹饰,纹饰层次分明,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画面分为颈、肩、腹、胫四层:颈部为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肩部为缠枝莲纹;胫部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互不相连,莲瓣内绘有杂宝图案;腹部为这件青花大罐的主题纹饰,为象舆人物故事画,共绘有七个人物,其中五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指引象车,一人坐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