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509 条
-
看不见的风景:基于图像的视觉盲点研究
-
作者:
郭祖昌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盲点
相似性
图像
选择性
-
描述:
图像构建的意义是经由可见的视觉元素间的自觉整合,主动适应当下语境,表现自身的同时衍生不可见的精神图景。图像作为视觉的介质,对其阅读的有效性,由于创作主体、观看个体和社会语境等诸多因素的非同步性的影响,总是趋向于不完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选择性观看"抑或"无法看见"的视觉盲点现象。
-
从王彬的“明代人物像”看宋元白描人物对象牙雕刻艺术的影响
-
作者:
曹芃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牙雕
宋元白描人物画
明代人物像
王彬
-
描述:
王彬的象牙雕刻作品"明代人物像"与中国宋元时期工笔人物画即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白描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作者在表现人物的减法处理上,延续了宋元人物造型的白描精神,使作品具有不可多得的艺术感染力。
-
肖像雕塑教学与创作心得
-
作者:
李建平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整体意识
神形兼备
-
描述:
肖像雕塑表现形式多样,雕塑家通过不断探索造型的各种可能性,以展现肖像雕塑的艺术魅力。
-
论麦积山早期塑像的艺术意蕴
-
作者:
李娜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艺术性
早期塑像
曹衣描
-
描述:
自佛教西进,古丝绸之路留下了大量石窟遗迹。麦积山作为佛教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历史见证,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佛教文化的特点和艺术水平。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麦积山早期塑造进行剖析,探究在佛教思想以及外来佛教艺术影响下,中国早期本土的雕塑形式、内容、技法和理论的一系列变化发展。
-
碧水寺造像与西山观造像比较研究
-
作者:
耿纪朋
郑小红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绵阳
造像
西山观
碧水寺
-
描述:
绵阳处于川陕交通要道,是川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缓冲的一个重镇,所以在历史上特别是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绵阳雕塑造像在川内虽然算不上蔚为壮观,但其零散而又丰富的造像正可以说明其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
-
潘玉良的自画像评述——解读当代女性画家情感世界
-
作者:
胡萍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世界
解读
画像
中国当代
情感纠葛
海关监督
潘玉良
女性画家
-
描述:
一、潘玉良简介 潘玉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画家,她曾经被称为"一代画魂".她的传奇身世给人们无数的猜测,她历经磨难终成大器,是历史上一代奇闻的女画家.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后来居住在上海乍浦路.她因对艺术的热爱,加上她个人情感纠葛,一人走出国门来到巴黎追求她的梦想.但是她为了思念祖国和丈夫只能用绘画来表达.从小喜爱画画的她留洋之后学画有所成就,曾经获得不少荣誉,打破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获奖记录.她的作品大部分是以人物油画为主,她的绘画技法是以中西结合为主运用得惟妙惟肖,她的油画含有浓厚的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用深浅有序的线条描绘画面,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
参定古法 望今制奇——评李家田的工笔画作品
-
作者:
单国强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理论探索
中国传统绘画
毕业创作
工笔重彩画
青年画家
民族特色
作品
本体内涵
肖像画
-
描述:
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他受过系统的专业美术教育,转益多师,得到张仃、潘絜兹、王盛烈、爱新觉罗·毓峨、刘秉江、李魁正、何家英、李爱国、梅墨生等诸多名家的指授。他以工笔重彩见长,善画人物肖像、花鸟及界画
-
中国传统佛像雕塑造型研究
-
作者:
李淑美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佛像雕塑
中国传统
民族文化
雕塑造型
佛教雕塑
佛像艺术
佛教艺术
雕塑艺术
历史悠久
-
描述:
一、中国传统佛像雕塑发展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佛教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创造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在各大佛教圣地、寺院等地方都能看到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塑,让人不禁赞叹中国古代石匠技艺的高超,塑造的这些佛像是
-
画坛追梦人:王可伟
-
作者:
朱薇
耿剑
来源:
连环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父亲
领袖像
少年之家
创作
绘画
作品
美术
画坛
油画
-
描述:
王可伟出身美术世家,父亲王策厚专门从事领袖像绘画工作。兄弟三人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小便酷爱绘画,经常随父亲外出写生。王可伟四岁时,举家迁至北京。念小学时,由于绘画水平优秀,他被少年之家美术小
-
《关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三维解读
-
作者:
刘添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艺复兴
潘诺夫斯基
凡·艾克兄弟
尼德兰
图像学
画中
三维解
绘画形式
艾克
作品形式
-
描述: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杨·凡·艾克创作于1434年,在经过历史学家、艺术学家重重的考证后目前被公认为世界油画作品的先驱。它的存在不仅仅从技法上印证了油画的开端与发展,同时还从构图学与图像学的角度证实了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1
2
3
...
17
18
19
...
49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