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贾科梅蒂的艺术风格——以雕塑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贾科梅蒂   造像   雕塑  
描述: 本文以贾科梅蒂的雕塑为例,试图根据贾科梅蒂雕塑风格变化的动因和贾科梅蒂不同时期视觉真实的怀疑以及重新发现现实世界的美进行梳理,了解贾科梅蒂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
重走梁思成之路 西湖石窟佛影今昔
作者: 何如珍主编   来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石窟   佛像   研究   杭州市   雕塑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造像遗存现状调查、烟霞洞造像对照图、石屋洞造像对照图、慈云岭造像对照图、宝成寺造像对照图、飞来峰造像对照图等。
观音造像海外遗珍 2
作者: 马元浩编撰   来源: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观音   图集   古代   中国   佛像  
描述: 本书作者组织了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寻踪团队,沿丝绸之路,寻观音足迹,在一年多的时间中陆续奔赴世界不同地区,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艰苦但卓有成效的探访拍摄工作,将我国古代这些宗教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雕塑艺术中的瑰宝,一一探寻收录,最终整理出版,这从文化艺术史方面来说是一种可贵的补漏,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无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观音造像海外遗珍 1
作者: 马元浩编撰   来源: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观音   图集   古代   中国   佛像  
描述: 本书作者组织了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寻踪团队,沿丝绸之路,寻观音足迹,在一年多的时间中陆续奔赴世界不同地区,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艰苦但卓有成效的探访拍摄工作,将我国古代这些宗教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雕塑艺术中的瑰宝,一一探寻收录,最终整理出版,这从文化艺术史方面来说是一种可贵的补漏,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无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画技法 佛教造像画法
作者: 李祥来编绘   来源: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画   国画技法   佛像   研究   造像  
描述: 本书收录了李祥来佛像画作十余幅,画法步骤六套。分别介绍了工笔淡彩、工笔重彩等技法,尤其是对矿物颜料勾填色时的使用方法给予了细致的讲解。此外还对不同画种,诸如壁画、水陆画等予以介绍。画面中运用了游丝描、铁线描等勾线方法,画面色彩饱满,形象端庄典雅,意境肃穆?
从景到境的造化——论影像艺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 张小进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艺术   德加   里希特   摄影术   印象派画家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影像处理   油画创作   照片资料  
描述: 当下进行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会从相关的影像中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油画作品的绘制,以便增加画面的逼真感和完整性。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很多画家就利用照片资料来进行创作,法国印象派画家德
五彩的郁金香
作者: 暂无 来源: 我爱学(创意美术与手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读音   塑料   术语   塑像   改正   机会   同音   雕塑  
描述: 五彩的郁金香
图像时代的绘画性自觉
作者: 张生华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沃霍尔   里希特   基弗   写实绘画   当代油画   图像时代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   绘画性  
描述:图像时代的图像资源引入绘画已成为当代油画家的一项重要课题,毕竟绘画艺术无法脱离图像时代的社会环境而生存,只能去适应、转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关于现代图像与绘画的总体关系:简单来说,20世纪前半期
意象创造比油彩的美更为重要——论培根作品的意象与图像的关系
作者: 郑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感   立体主义   艺术史家   提香   画面形式   图像合成   艺术形式   超现实主义   马奈   西尔维斯特  
描述: 讨论培根作品所呈现的意象逃不开谈论作品与图像的关系,这是一个时代特征。绘画同图像(在培根的那个时代更准确的是作为图像的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如同一对恋人,时而胶着,相互渗透,时而各自为营,相互攻击。但从
坦培拉间接画法中的提白法
作者: 张元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处理   格列柯   绘画过程   土红   油包水   透明层   委拉斯开兹   作画过程   圣像画   中国油画  
描述: 提白法意指从画的亮部画起,塑形。这是源于欧洲传统坦培拉绘画间接画法的一种作画方法。在起稿、定稿之后,先做一个有色透明底层(也有的画家是先做不透明底层色,俗称死灰底子,再在上面起稿),然后从画面最亮部提白塑形,以单纯素描的方式,组织处理画面造型层次关系。在整个多层反复提白过程中,要非常谨慎地保留出透明层形成的暗部或灰暗部,甚至在亮部或精微之处也要保留或显现透明层。这就是一些权威专家常谈到的画面的“视觉灰”效果。在这种绘画过程中,要始终严格遵守一条原则,即“肥盖瘦”。此种作画过程,首先,从材料的角度讲,由于坦培拉材料的性质是水油交融的,水包油系统与油包水系统在绘画交叉中形成透明与不透明,或半透明、半不透明的多层对
< 1 2 3 ... 13 14 15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