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体行】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良心的价值
-
作者:
柯新宝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平
良心
道德
个体行为
社会行为
社会价值
拍卖行
人的行为
-
描述:
良心不是物的实体,不能用五彩瓷盘捧着供在桌上;良心不是商品,不能放在拍卖行拍卖。你们常说:良心一斤值几个钱?然而,良心并非无价。良心是人们社会行为价值的抽象凝结,良心是规范个体行为的道德灵魂。衡量良心的天平是道德天平,当我们
-
人民法院无权更换行政案件的诉讼客体——对一起行政诉讼案例的评析
-
作者:
贺日开
来源:
中国律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行政行为
诉讼案例
具体行政行为
诉讼客体
《行政诉讼法》
人民法院
民用煤
景德镇市
裁定驳回起诉
行政案件
-
描述:
一、案情简介江西省景德镇市非公有制煤业主33户,多为下岗职工,他们自谋就业门路,兴办便民煤店,靠质优价廉服务周到赢得市场。1997年3月20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清理整顿民用煤市场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该《通告》规定:“从1997年4月20日起,市区生活用煤统一由市煤制品一厂、二厂进行粉碎加工,其他民用煤制品生产经营加工门店和个人不得从事原煤粉碎加工业务。”根据这一《通告》,市工商局、公安局、市政府办公室、市民用煤清理整顿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数十人,分数次对33户民办煤店贴上封条(封条上加盖的印章为市工商局),进行查封、扣押,甚至拆走加工设备。二、诉讼历程1997年5月5日,33户民用煤业主推荐邢某为代表,以景德镇市工商局、市民用煤清理整顿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为被告,向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l、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撤销被告的《通告》、封条等不法文书。2、赔偿从1997年久月25日起到判决生效日止每户每天直接经济损失50元。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取了共计9900元诉讼费后受理了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市中级法院将被告变更为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并认为“景...
-
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
-
作者:
风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倡导者
油画艺术
思维定势
创作模式
民族化
集体行为
-
描述:
武明中在《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一文中说,多年来,“油画民族化”作为问题或标识,一直在探讨和实践,倡导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无视者亦有之。现实的情形是,创作中难以回避“油画民族化”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持续有影响的思维定势,触及艺术创作的敏感神经和某种期待。然而,几十年的讨论和实践,一直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况,视觉化之后又发现言不由衷,辞难达意。令人尴尬的是,几十年的“油画民族化”,我们看不到在此实践中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力作。一些艺术家要么身陷其中,苦苦求索,不得要领,要么自以为找到了真谛,大行于市,殊不知其作品已经囿于“传统”与“形式”的游戏里,与当代现实关系不大。在我国,“油画民族化”是以民族的名义出现的,这使得本来具有很强个人化特质的艺术创作成为一种集体行为。此外,“油画民族化”的权力性话语以及对它的猜想与希冀,使艺术个体背负了过多的(标签式的)责任与担当。“油画民族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定是否真正存在的东西,[第一段]
-
集体主义的细节:关于孟思特个展
-
作者:
付晓东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扫过
超现实
三年
绘画作品
孟思
抹平
情感化
画中
日常性
集体行为
-
描述:
空间站于2013年9月20日举办88年新锐艺术家孟思特的首次个人绘画作品展。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近三年来的《集体》、《节日》、《碎片》等系列的二十余幅油画作品。在孟思特的画中,吃不再是一种个人独享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行为,吃不是工具或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在中国社会中,人必须借由吃喝与他人进行情感化的沟通,一同吃喝,是一种群体性的接纳仪式。中餐的粒食材料、圆形餐桌、切割烹饪,也决定了吃饭这种宜聚不宜散的集体主义属性与西餐一人适量式的区别。
-
本体行为:叶妮·莎维尔绘画的后现代观察
-
作者:
姜言珂
陈天强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体行为
人本主义
后现代
叶妮·莎维尔
-
描述:
叶妮·莎维尔(jenny-saville)是英国当代极具创新精神的新锐女性艺术家。她是后现代艺术时期英国绘画新精神思想的女性艺术家代表。叶妮·莎维尔的绘画是关于艺术家自身的本体行为,是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对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的挑战和全面构建。通过对叶妮·莎维尔绘画作品的解读,分析其绘画思想的"自我行为"痕迹以及影响其绘画思想"本体行为"产生的各种内在因素,对理解后现代艺术和探索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是很有现实意味的。
-
陶瓷产品的人格化设计
-
作者:
沈卓
王爱红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化
在产品
产品人格
人格特征
个体行为
陶瓷产品设计
形态设计
消费者
设计师
人格特点
-
描述: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个性化、现代感和人格特征的陶瓷产品更容易让人接受。1人格化设计的概念人格,也就是指人的个性,表现为个体行为的内在差异。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学术定义为:一系列
-
厉槟源:此时此地,身体力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世俗世界
此时此地
夜奔
行动方式
个体行为
中央美术学院
贾方舟
雕塑系
北京街头
-
描述:
艺术家简介1985出生于湖南。2006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就读于雕塑系第三工作室。2013年3月20日开始在北京街头抱充气人偶及十字架裸奔,一共跑了10次。同年5月18日,宣布结束夜奔。主要艺术活动2013年8月24日,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划的"厉槟源个展:我有病"在杨画廊开幕。曾因望京"裸奔"事件成为众议焦点的厉槟源,并未因话题效应而偏离创作主线。成为大众话题的"裸奔"事件,起初缘于厉槟源
-
“微”时代与油画营销
-
作者:
王玉敏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小说
油画家
油画艺术
传播活动
个体行动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维米尔
中国油画
-
描述:
当今社会,油画家的生存与发展正遭遇许多与艺术本身无关的社会问题。为了获取更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油画家在关注艺术创作的同时,往往需要借助传媒的"造星"影响力或其它诸方面的因素。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度解读,将对中国油画市场多维度的开发和流通起到积极的作用。
-
“静”是一种喧嚣时代对存在的把握:关于胡建斌的静物油画作品
-
作者:
杭间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表现方法
中国传统
艺术家
个人因素
绘画表现
作品
群体行为
静物画
油画
-
描述:
的空间中将其留住的写生方式,是静物画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人对于眼前事物观看的态度,所以也是一个画种之所以存在的大众基础。但留住什么、如何留住,就不是一种群体行为,而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因素,如果从艺术反映了时代思想中最鲜活的本质角度看,剖析艺术家的作品
-
太和门前石亭
-
作者:
暂无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石
体行
石函
体量
子亭
侧石
庑殿顶
石质
神石
御门听政
-
描述:
太和门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座,它重檐九问,规制尊崇,明代皇帝在这里举行御门听政。在它前面,除了一对体量宏大的青铜狮外还有两座石质陈设,分别是东侧的石亭和西侧的石函。照片中的这座石亭造型别致、雕饰玲珑,精湛的雕镂工艺使得瓦垄、椽望、斗拱等细节毕现,真实直观。庑殿顶的构造昭示着这座石亭崇高的等级。站在石亭一侧的男子头顶红缨,手执蒲扇,一身素色罩衫,是两宫西逃后留守宫内的护军,在照片中被摄影师作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