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粉彩罗汤”失传的启示
-
作者:
何世平
来源:
中国档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原料配方
文件材料
失传
产品图
郧西县
湖北省
归档技术
研制过程
粉彩
-
描述:
“粉彩罗汤”,即粉彩罗汤小瓷碗,是湖北省郧西县瓷厂1957年研制出的产品。这种产品图案新颖、式样美观、瓷面光亮,畅销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在当时的全国陶瓷评比会上荣获乙等奖。1981年,有关部门要求该厂恢复
-
漳州棉花画
-
作者:
柳永真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彩塑
棉花
客室
传统艺术特点
造型
漳州市
工艺美术品
脱脂棉
主要原料
-
描述:
漳州棉花画,是我国一项年轻的独特工艺美术品。它是用脱脂棉花为主要原料,吸取了我国浮雕、彩塑、国画的传统艺术特点而自成一家。它色彩明朗,造型逼真,立体感强,并且携带方便;是厅堂客室的装饰佳
-
八老传经献艺
-
作者:
史耀增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演
生活气息
传经
渭北
元宵
开元
合阳县
尚智
演出
表演
-
描述:
元宵佳节期间,合阳县文教局举办了一次“老艺人传经献艺演出”。八名老艺人登台表演了自己的拿手戏,使古城合阳的节日气氛更加敞烈。这些老艺人中,有全省驰名的丑旦朱润民,有早年间在渭北颇有名气的小生王尚智
-
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收获
-
作者:
方广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中国内地
中国社会
互相影响
阶级斗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
佛教传入
佛教研究
小乘佛教
-
描述:
佛教传入我国已有二千年。二千年来,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扞格、斗争,又互相影响、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深渗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历史上,各社会阶级都曾用它作过阶级斗争
-
四季皆宜的圣诞节化妆品包装
-
作者:
徐文秋
来源:
上海包装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货店
化妆品
装饰图案
香水
想像力
包装
礼品
宣传性
零售店
圣诞节
-
描述:
每逢圣诞节,在全国的百货店、零售店里,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洋溢着一派节日气氛。为繁荣数百万美元的圣诞节市场,人们设计出别致的宣传性包装、巧妙的装饰图案、华丽的礼品、精致的小瓶和富有想像力
-
日本书坛概观
-
作者:
王学仲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日本
日本近代化
书风
书道
传统水墨画
古代传统
淡彩画
鸥亭
书艺
前卫派
-
描述:
在现代日本,缤纷绚烂的艺苑中,古代传统的淡彩画日近没落,一蹶不振了。代之以日本绘画的新形式——粉彩日本画,占居主流,使我对日本古代宝贵传统水墨画的沦亡,深深地感到惋惜!我又以极为喜悦的心情看到了另一
-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举办传统青花瓷研制成果展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果
青花瓷
优良传统
领导干部
展览
轻工业部
研制
陶瓷工业
艺术交流
继承发扬
-
描述:
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为继承发扬青花瓷的优良传统,促进青花艺术交流,于二月十二日开始在本所新近落成的陈列大楼举办卓著规模的传统青花瓷研制成果展览。该展览,自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市属各级领导干部,和同行业的科研
-
天成与近俗(看周国桢瓷塑)
-
作者:
王朝闻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剪报资料)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优良传统
兴趣
中国艺术
自然形态
野生动物
雕塑家
美术创作
作品
风格特征
-
描述:
本文评论了陶瓷雕塑家周国桢的具有代表性的瓷雕作品,并对其创作经历作了简介。作者认为:周的动物瓷雕具有一种“拙中见巧”的风格特征,体现了中国艺术那以意境见长而不拘泥于自然形态的优良传统。
-
要有整体的艺术观念-罗丹砍手的启示
-
作者:
赵捷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传统戏曲
塑造人物
人物绘画
巴尔扎克
艺术作品
性格特征
艺术整体
重要组成部分
罗丹
-
描述:
凡是成功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从不轻易地放弃掉对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手的描绘与刻划,借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与传递思想感情。传统戏曲的基本功里有所谓“手眼身步法”,把手例为第一位,在人物绘画
-
郑于鹤的泥塑艺术
-
作者:
宗同昌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玩具
泥塑
概括
泥人
作品题材
民间艺术
汲取营养
雕塑
民间传统
-
描述:
泥塑亦称“彩塑”,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当代泥塑艺术家郑于鹤,最早从师于第三代“泥人张”——张景祜。他既有名师传授,又广泛地从年画、剪纸、泥玩具、木石雕刻以及地方戏曲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