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画家万志彪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思想   水彩画   湖南省   教育背景   表现形式   中国画   民族文化意识   艺术学院  
描述: 万志彪艺术简介教育背景:1999年毕业于湖南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学士)职务:职业画家绘画种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艺术思想: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绘画渊源神韵,呼唤民族文化意识,创造性融合西方绘画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
画家吴正斌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思想   水彩画   湖南省   教育背景   表现形式   中国画   民族文化意识   艺术学院  
描述: 吴正斌艺术简介 吴正斌,1942年生于湖北省沙市市(现改名为荆州市),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因工作需要,主持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特别小组工作,同时兼任美术教育系主任,将近十年无暇作画,抽空画些小幅写生和草稿,画幅极小,只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故名为“三色画”。2005年后逐渐转入绘画教学和美术创作。 1982年油画《阳台》在北京展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调回广州美术学院工作,从事色彩教学(油画、水彩画)和写生、创作。 1986年在广州举办个展。 1987年在长沙举办个展。 1989年水彩画《酥油茶》入选全国美展。 1994年水彩画《轮回》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还被选入中国水彩画百年精品和建国六十周年精品。 1995年水彩画《圣殿》在北京展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8年应邀给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生班授课。 1999年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城大展。
串门儿简记
作者: 周京新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地方   花鸟画   不相干   感觉   本钱   动物   怠慢   雕塑   简记  
描述: 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体例中择其一而为之,似乎是中国画行当独有的从业习惯,我并不屑于这种莫名其妙的老习惯,总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而且它太古板、太老套、太迂腐,没劲。然而,大概是本钱不济、无力周旋的缘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几乎一直是老老实实地守着人物画这个家,没出过门。虽然上学的时候,都正儿八经地学过山水、花鸟画,并非一无所知;虽然在干自己的人物本行时,常常因为自家里可淘拾的东西太少,不得不拿些好看
过我眼,即我有
作者: 苗向东   来源: 意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亮   传家宝   收藏   物我   老人   青瓷   东西   自行车   菜根谭   青花  
描述: 收藏很容易使人痴迷,正如俗话说,不痴不迷难以收藏。马未都曾说过,天下宝物买不尽,过我眼者即我有。马未都20岁的时候,每天要骑自行车从西郊到东城上班,每天路过一个卖面茶的摊子。摊主是位老头儿,摊子上有一排青花
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
作者: 暂无 来源: 意林:少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剧情简介   斯塔   传奇  
描述: 剧情简介 暑假里,爱德蒙和露西住在哈罗德舅舅家,和表兄尤斯塔斯住在一起。但是尤斯塔斯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总是找他俩的小麻烦。有一天,墙上的一幅画有帆船的油画忽然将他们拉进了画中……
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拉开帷幕
作者: 暂无 来源: 绿化与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普宣传   生物多样性保护   宣传活动   帷幕   北京市科委   雕塑公园   管理中心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描述: 4月17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市科委主办的北京市第十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举行。为期一个月,涉及全市18个区县、各大公园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科技·乡村科技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炼   生活   穿衣风格   电风扇   传统美学   知识  
描述: 近20张图片,这些照片通过检测者体外携带的信号接收器被传输到终端信息平台,供医生下载图片进行诊断、 这种“胶囊内镜”已经在以色列、美国等地的医院推广使用,临床证明这种检测方式无痛、无创口
竹编字画赚“洋”钱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科技·乡村科技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炼   生活   穿衣风格   电风扇   传统美学   知识  
描述: 在四川省青神县,遍地都长着“当柴烧都不生火”的竹子。千百年来,当地人都用这些竹子编箩筐、竹篓、竹椅之类的器具。可当地的一个“土”篾匠——陈云华却大胆创新,最终把竹制品摆在了联合国大楼的会客大厅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云华办起了“中颜竹编厂”。然而,由于产品质量一般,他的竹编厂发展得并不好,这让他异常苦闷、一天,当时还是竹编厂职工、后来成为陈云华妻子的张保珍建议他说:“我见过苏绣、湘绣,十分漂亮。厂里可不可以用特精细的竹丝来制作平面竹编书法,让人们把竹编品作为艺术品挂上墙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陈云华找来一本《赤壁赋》,和张保珍一起研究如何将苏东坡的手迹用竹编复制出来。经过无数次试验,历时半个月时间,这幅《赤壁赋》终于完成了,其笔法神韵跟原作一模一样。很快,一名美国游客在眉山三苏祠见到了陈云华陈列在那里的作品,并花400美元买走了它。头脑灵活的陈云华趁热打铁,开始尝试编画。编画比编字要难,因为画上的着墨有浓有淡,不好处理。,陈云华和张保珍足足干了20多天才完成一幅。很快,这幅画又被一个外国人买走了。 从此,陈云华便坚定了走利用竹编“还原”名人书画赚“洋”钱的道路。他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幅幅出自他手的竹编字画在海外也越来越受欢迎。客商纷纷前来订货。更让陈云华始料不及的是,他的竹编字画成了外国政要竞相收藏的珍品。荷兰王后、韩国总统等许多外国政要都请陈云华为他们编织竹编画,就连联合国总部大厅里,现在也挂着陈云华编的一幅长150厘米、宽30厘米的《八骏图》呢。 张书苹
油画创作教学谈
作者: 何奎   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创新   传统   油画创作  
描述: 油画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除了需要艺术家精湛的表现技艺,更需要艺术家的情感表达。结合当前油画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油画创作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素养,促进当代美术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
浅析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作者: 何广明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瑶族传统服饰   文化内涵  
描述: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瑶族服饰自古以来便五彩斑斓,绚丽多姿,是瑶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对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2 3 ... 87 88 89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