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汇集当代意识 创造精神家园——从桂林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看雕塑
作者: 张燕根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雕塑作品   文化功能   艺术家   中国传统哲学   桂林   现代观念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当代意识  
描述: 汇集当代意识 创造精神家园——从桂林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看雕塑
蛋彩画技法(八)
作者: 张春新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鲁   艺术教育   三个时期   丹配拉   艺术作品   传教士   化学变化   保护与发展   蛋彩画   中国油画  
描述: 十、走向永恒—蛋彩画的保护与发展艺术作品,是画家用心血、情感和生命凝结成的。每位作者都想尽办法精心爱护,不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它毁坏掉。尽管蛋彩画具有坚韧性和持久性,蛋彩画的特点是寿命长久,但刚刚完成的蛋彩画作品仍然面临三种损坏的可能性。这些损坏发生在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作品完成后的几天或几周内。作品在绘制时用色过浓过厚,颜色会出现干裂和脱落;作品意外受到水的浸蚀,也会使乳液溶解,颜色脱落。第二个时期是蛋彩画完成后的几年内,画面仍有被硬器刮伤的可能性。虽然蛋彩画颜料在作画时几秒钟就可以变干,但是其化学变化的过程至少也得一年的时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变得稳定、坚韧。而在这以前是很容易被碰破的。所以完成后的蛋彩画作品要小心放置,绝对不能把别的画或其他物品压在它的上面。第三个时期则是画家在有生之年大可不必担心的。通常出现在几百年之后,也就是“当一幅油画破裂时,一幅蛋彩画可能出现纹裂”。蛋彩画保护的另一项就是防止发霉。如果把完成的画挂起来,放在通风和干燥处,就不会发霉。而如果放在画室的角落里或又遇上倒霉的潮湿阴雨天气,蛋彩画颜料中的有些色就易生霉,并导致一些颜色的变异或有些底层色返透到表层上来。要是一旦生霉了也不可...
论油画山水
作者: 谭天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传统山水画   “气韵生动”   空间组织   油画风景画   中国绘画美学   “诗意”   油画材料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凡了解绘画艺术的人都知道有油画风景、油画静物、水墨山水、青绿山水,但从未听到过“油画山水”。“油画山水”是一个新名词,也许还仅仅是一句口号。 自西画东渐以来,中国美术界的有识之士一直都在不断地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油画和中国画各自坚守自己的门户,至当代,双方各自的“先锋”和“前卫”不断开拓“新边疆”,以至分隔“油画”和“水墨画”的壁垒越来越薄,薄得象一张糊窗纸,两边互见对方的身影,可惜没有人将这张窗纸捅破。长期以来,油画和中国画之间虽然也发生
20世纪中国雕塑
作者: 陆军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实验性   20世纪   刘开渠   雕塑家   李金发   作品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本世纪是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的递变过程,涵盖了三个社会历史形态:大清皇朝的末世光景、中华民国的革命与战争、人民共和国前期以及近期的改革开放。这个过程交织着众多的历史事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主题,体现了明显的历史节奏。这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紧密地制约着文化状况的发展,使其也具有深刻的转型特征。 雕塑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其相对独立的自律性,但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力的经济后援和相应的公共文化环境,因此社会、历史对它的影响常常成为制约性的因素。在这种关系中,20世纪中国雕塑在特定的大背景和大环境里其生存状态与发展过程是值得回味的。
美学家美术评论家杨成寅
作者: 何启陶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美术学院   中国传统哲学   美术理论   美学范畴   学术活动   美学研究   评论家   研究生   艺术美学  
描述: 、老朋友,我为老杨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而欣慰。 一 杨成寅在学术活动上堪称多面手。也许由于社会环境和某种机遇的关系,他在音乐、雕塑、美术理论和美学论著的翻译、美学研究、美术评论乃至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方面
思考与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生命状态   中国传统绘画   绘画语言   现实主义   画家   教学与创作   艺术创作   中国画   作品  
描述: 编者按: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活动内容之一,油画系于1998年10月28日举办了教师作品作品展,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座谈话题围绕着画家自身在艺术创作中的甘苦得失,切问近思,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来自于艺术家们对不同的文化冲击思辨后获得...
吴作人的艺术与人文精神
作者: 钟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人文主义精神   吴作人   民族传统   艺术家   人文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画   西方人文主义   人文学者  
描述: 吴作人的艺术与人文精神钟涵吴作人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经过两年来多方面配合的筹备,一个大型的、综合了他的油画、中国画、书法、素描速写和手稿的遗作回顾展,将于今年四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前人的回顾展能全面地展示艺术家的创作遗产,从而发现其中内在的轨迹,...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由“平台一’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想到的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何香凝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知识分子   雕塑艺术   学术品位  
描述: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由“平台一’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想到的张鹏一1998年是雕塑年。90年代被消解了的群体意识,在雕塑界的青年雕塑家中却日益被重视起来。年初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随国际美术年的展览之一来到中国,其后各种雕塑展事频繁,专业雕塑...
走向纯艺术之路的当代陶艺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   传统陶艺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家   原始主义   中国当代陶艺   陶艺创作   功能性   纯艺术  
描述: 走向纯艺术之路的当代陶艺易英陶艺,在我们的概念中,总是属于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在大学学习美术史的时候,陶瓷史也和主流的美术史截然分开,仿佛是一部人为地挂靠在绘画与雕塑史上的工艺美术史。80年代,我曾在国外一所大学的美术系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儿,美术系的...
“搞陶艺首先要作一个陶工”——罗小平访谈录
作者: 晓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纪人   传统陶艺   陶艺家   传统陶瓷   个性化   古陶瓷   陶瓷艺术   陶工   市场需求   小平  
描述: 陶艺家直接介入买卖,是对陶艺家的一种伤害 陶拉近了人与自然的亲情,生活也平添了许多美好 现在,学科都在向边缘发展,属哪一类都不重要。“陶瓷艺术”和“陶艺”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如何跟上这个时代,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1 2 3 ... 5 6 7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