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西瓜引种中国及其栽培技术的传播
作者: 吴迪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契丹   西瓜   东传   南下  
描述: 西瓜,本源自非洲,传入西亚和中亚地区后,又向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10世纪初期,契丹人就已将其引种于上京城(始称皇都,即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古城)附近。10世纪初期,五代人胡峤是最早记录西瓜种植及其性状
为《全宋诗》补饶鲁诗歌七首
作者: 王彬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描述: 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
处处对比 层层深入
作者: 闻新   来源: 课外语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描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县名)人。
周伯琦书法鉴赏
作者: 谷鸿   来源: 秘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描述: 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江西饶州人。元末官至翰林修撰,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宫学国史二箴卷》纸本,篆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后有张雨、方鼎录题跋。周伯琦篆书当时有"今世无过之"之誉(康里巙巙语)。王达善称其:"古篆得赵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
《全宋词》小传订补二篇
作者: 钟振振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订补   《全宋词》   梁栋   传记   王炎  
描述: 南宋知名文学家王炎、梁栋,《宋史》无。《全宋词》二人小传有所未备及讹误,兹予订补。要点有:(一)王炎为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主簿,至迟孝宗淳熙三年(1176)五月已在任。入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
《全宋词》杨缵小传辑补
作者: 钟振振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缵   订补   全宋词   传记  
描述: 南宋知名艺术家、词人杨缵,《宋史》、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杨氏小传因属草创,故不甚完备,兹予辑补。要点有:缵本洪氏,原籍饶州鄱阳县(今属江西)。宁宗杨后侄杨石之子早夭,遂祝为嗣。曾通
《眉山唐先生文集》版本考略
作者: 唐玲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庚   版本   《眉山唐先生文集》   刊刻   传抄  
描述: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
北宋第一谏臣蔡襄为何不得提拔
作者: 晏建怀   来源: 百家讲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庚   版本   《眉山唐先生文集》   刊刻   传抄  
描述: 蔡襄19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名动京师,历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谏院、知制诰等职,以正直端方、敢于言事的特点孑然独立于士林,不入时流。景祐三年(1036年)冬,范仲淹因弹劾宰相吕夷简获罪,落职饶州(今江西鄱阳县),欧阳修、余靖、尹洙三人轮救,结果都步范仲淹后尘被贬出京城。当时,蔡襄还只是个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资历尚浅的他却公开站出来仗义执言,作组诗《四贤一不肖》,称颂范、欧、余、尹为“四贤”,臭骂在范仲淹贬官时推波助澜的谏官为“不肖”。
皇家气象清宫黄釉瓷
作者: 沈阳   刘晓展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乾隆   御窑厂   颜色   皇帝   纹饰   藏传佛教   黄釉瓷器   清宫   明清时期  
描述: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利、尊贵的象征。以黄釉瓷而论,它是皇室的御用瓷,到了明清时期对黄釉瓷的管理更为严格。 黄釉瓷是皇家尊严的一种体现,被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法典既明确又严厉。说明白明初以来,色地釉瓷就已经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御用瓷,尤其是黄釉瓷,成为各朝例制。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节省开支,皇帝曾有旨,御窑厂烧造之脚货不必送京,即在本处变价处理。但唐英认为不妥,于乾隆八年上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别,以杜民窑冒滥折》:“唯是国家分别等威,服务采章,俱有定制……至于黄器及五爪龙等件,尤为无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定价,致本处窑户伪造僭越,以紊定制……”而乾隆皇帝的谕旨则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价。”可见,皇帝对黄釉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五爪龙纹的重视。
“声”耶 “形”耶 “声形俱备”耶?:石钟山名称由来四说
作者: 董建民   来源: 大自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口   石钟山   长江   书画家   鄱阳湖   影响深远   名称   相搏   民间传说   苏轼  
描述: 椽大笔,挥就了一篇代代传诵的千古绝唱《石钟山记》。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使石钟山这弹丸之地,尽沐文采的光辉,古今闻名,声名远播;也正是这篇影响深远的宏文,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