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690 条
-
路论青花梅瓶的共性
-
作者:
苏洪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文化内涵
陶渊明
清代人
社会功能
沐英
绘制器
梅瓶
考古发掘
日常生活
-
描述: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
青花鼻烟壶研究
-
作者:
杨俊艳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庶民
鼻烟壶
流传
皇室
清代
历史
质地
百姓
主线
艺术特色
-
描述:
吸闻鼻烟是清代三百年间,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极其普遍的一种嗜好。文献证明,清代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鼻烟壶,从质地与工艺角度区分,约在百种左右,它们各有自己的历史、产地和艺术特色,而其中以青花鼻烟壶最为丰富,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本文试以馆藏品为主线来介绍青花鼻烟壶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
中国外销瓷器的标志:青花瓷及其对亚洲的影响
-
作者:
朱莉叶·艾莫森
陈洁
倪密
霍杰娜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实用
审美
瓷都
制瓷业
元代
贸易
标志
瓷器
主流
-
描述:
14到16世纪是中国瓷器贸易的又一个崭新阶段。在保留原有贸易瓷器品种的基础上,青花瓷此时作为中国贸易瓷器艺苑中的一枝奇葩,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它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市场,即元代中期,大约在1325
-
从桂林靖江王墓出土梅瓶谈明代随葬制度
-
作者:
陈力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氏
年代
人物
桂林
明代
墓群
靖江
文物
出土
-
描述:
1972年尧山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墓出土明代青花人物梅瓶1件;1982年于尧山靖江康僖王朱任昌莫氏夫人墓出土明代青花岁寒三友人物梅瓶1件;1983年于尧山第十代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墓中出土明代青花双龙戏珠梅
-
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
-
作者:
郭学雷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后周
青花瓷
探析
女士
资料
年代
书院
七十年
发表
-
描述:
香港大埔碗窑青花瓷窑址是目前香港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烧瓷窑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西部的碗窑乡。关于大埔碗窑研究,最早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珠海书院的蒋顺洪先生对该该窑址进行了初步考察,并发表了《香港碗
-
江西德兴银城元代窖藏银器
-
作者:
孙以刚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银器
龙纹
收藏
元代
浮雕
釉色
出土
-
描述:
的银器当即由施工单位市人武部移交给市文物管理所登记收藏。这批银器共8件,都为日用工艺器皿。其中,鎏金狮钮刻花银瓶2件、鎏金浮雕凸花沿银盘1件均保存较好,光亮可鉴。其他出土物还有鎏金菱花银盘1件、鎏金
-
形神俱佳的东汉川俑
-
作者:
李文振
来源:
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像人
春秋战国时期
过渡阶段
出土资料
文官俑
梁惠王
中国美术史
巴蜀地区
考古发掘
-
描述:
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一部分,在中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陶俑已开始取代活人殉葬。《孟子·梁惠王》中记载,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
-
音乐梵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纪念品
市中心
近现代音乐
艺术家
李斯特
荷兰
明信片
梵高
德彪西
-
描述:
在荷兰首部 Amsterdam,有一个所有游客都必定会造访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市中心的梵高博物馆。博物馆建于60年代,一楼、二楼展出200多幅梵高的作品,三楼陈列了荷兰和欧洲其他国家一些艺术家的油画
-
塞纳河畔现代主义艺术的顽固堡垒
-
作者:
龚云表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人
现代主义艺术
博览会
法兰西
艺术家
抽象艺术
西班牙
雕塑家
超现实主义
东方艺术
-
描述:
我面前放着一本罗伯托·马塔(Roberto Matta)的画册。它静静地躺在桌上,但我却分明感到它在调皮地唱着蹦着,一如马塔本人、一个又倔又怪的小老头,今年已属90高龄的当今抽象艺术硕果仅剩的画家。法国人爱称他老顽童。据说要得到马塔的同意去登门拜访颇不容易,但我们却很幸运。去年初春的一个晚上,马塔的学生,法国内政部长夫人,曾参加第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的雕塑家妮莎,在巴黎内政部长官邸招待我们,马塔夫妇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原来他居然是个东方艺术迷。那天晚上我们几乎就听他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说着他情有独钟的东方艺术,不时夹杂着法国式的俏皮和调侃。临分手时,马塔夫人似乎有些嗔怪他的反客为主。正要钻进汽车的马塔转过身来瞪了夫人一眼:那我明天就正式做一次主人,请大家都来。
-
乌江书豪:范培开
-
作者:
邵川
来源:
书法之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书法艺术家
范培开
人物传记
安徽
-
描述:
乌江,是安徽省和县一个较大的镇,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马鞍山隔江遥遥相望。乌江自古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不说楚汉相争的英雄项羽在『不肯过江东』的乌江之滨,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这方土地曾出过多少英杰!让人羡慕。如中唐张籍,南宋张孝祥、张即之,在文学史、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影响深远。到了民国,乌江的文风更盛,有两位学者直接影响着范培开先生。一叫范柳堂,乃范培开叔伯,为晚清艺坛高手,不但能作文章,还擅长工笔仕女画。另一位是张栗庵先生,含山
<
1
2
3
...
53
54
55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