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陶】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现代陶艺的切入点
-
作者:
孟庆祝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釉缺陷
陶艺家
切入点问题
现代陶艺
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
自然性
景德镇陶瓷
泥性
-
描述:
现代陶艺的切入点孟庆祝(景德镇陶瓷学院333000)在从泥、釉、火三要素了解了陶瓷艺术的基本程序以后,如何进行现代陶艺的创作,目前已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关键性的问题。西方现代陶艺涎生于现代艺术灿烂的时刻,因国际上现代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加上艺术家所处的陶...
-
火与土的淬炼——朱乐耕的陶艺创作
-
作者:
张守智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瓷
陶艺作品
西方文化
景德镇
艺术创作理念
陶艺家
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
陶艺创作
淬炼
-
描述:
朱乐耕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一个陶瓷之家,从记事开始就看着父亲画画、画瓷器,聆听着父亲和他的那些陶瓷界的画友们在一起高谈阔论、饮酒作画。在他的印象中陶瓷艺术就是在陶瓷上作画。 慢慢地,他长大了,也和父亲一样踏入了这五彩的陶瓷世界。他也开始画画、交朋友,但有一天他终于渐渐地明白了,陶瓷艺术并不等于把绘画搬上陶瓷,它应该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是他和父辈分道扬镳的开始,也是他新
-
纪念现代陶瓷工业的先驱杜重远
-
作者:
赵鸿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
“九一八”事变
辽宁省开原市
邹韬奋
盛世才
日本
杜重远
瓷业
陶瓷工业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杜重远先生(1897~1943)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奉吉交界的一个农村①。1917年留学日本,1918年入仙台高等工业学校②,专攻窑业。1923年是旅大转租日本期满的一年。这时,日本极欲继续长期占领下去。他曾在东京组织我国东北籍留日学生举行收复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当年还率队回国宣传,面见黎元洪总统,向北洋政府请愿,又在京津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是年冬毕业归国后③,他放弃做官的机会,披肝沥胆立志创办陶瓷工业。他是一位热血爱国志士,1926年为日本要求在东北各县增设领事馆问
-
陶艺·现代人
-
作者:
方李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性
陶艺家
现代陶艺
现代教育
现代主义
陶瓷艺术
创造欲
现代人
创造能力
文化蕴涵
-
描述:
近年,陶艺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热衷的一项艺术活动,人们不仅仅是欣赏它、使用它,而且许多人还饶有兴致地参与制作,并不断地去追求其在材质上的各种文化蕴涵及其它新的可能性,尽管很辛苦,却似乎乐在其中。
-
泥火与“后现代”:吕品昌陶艺新作小议
-
作者:
李一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作
代表人物
景德镇
观众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表现形式
当代陶艺
后现代艺术
学术研讨会
-
描述:
曾被美术评论界列为80年代中后期现代陶艺"唯物流"代表人物的吕品昌,近日刚从江西景德镇调入北京。"爱巢"还未安置,就带着一路的征尘,走向中国美术馆,把自己近期的陶艺新作——陶艺家特有的"见面礼"奉献首都观众。在发言十分热烈的"吕品昌陶艺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将吕品昌近期的新作称为"后陶艺",认为其特点在于意义的消失。从吕品昌的新作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后现代
-
红陶工艺品系列设计探索
-
作者:
周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材料
现代陶瓷
陶瓷装饰艺术
山东省诸城市
灰陶
陶瓷设计
系列设计
工艺美术品
产品设计
陶瓷艺术作品
-
描述:
一、引言 一九七六年春,在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呈于挖掘出土一件黑陶高足杯,经考古鉴定,为山东龙山文化陶器。此件黑陶器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为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发展和延续,决定利用当地原料进行工艺品系列设计。
-
景德镇陶瓷学院吕金泉现代陶瓷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
学院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陶瓷学院吕金泉现代陶瓷艺术
-
审美与景瓷审美文化市场需求初探
-
作者:
贾愚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超越性需要
现代陶瓷
文化内涵
审美意识
陶瓷文化
“有意味的形式”
审美文化形态
审美文化
市场需求
-
描述:
人是爱美的。如果说人类的进化是经由猿人—古人—新人—现代人的进化历史阶段,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无一不是在人的劳动生产及其主体审美意识的积极活动下所产生的。从考古学上得知,我们的祖先早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就已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来涂抹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能用一些已穿孔的兽齿、鱼骨和贝壳等来对自己装饰打扮。无疑,这些行为是人类的原始审美意识的活动表现。是原始美感的萌芽。然而,随着人
-
陶瓷窑炉的改造和开发
-
作者:
乔新民
来源:
中国设备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陶瓷
消化吸收
周期长
低能耗
产品质量
陶瓷窑炉
现代陶瓷
窑具
倒焰窑
抽屉窑
-
描述:
一、国内外陶瓷窑炉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陶瓷的焙烧设备采用传统的倒焰窑和隧道窑,这些窑炉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原因,存在周期长、温差大、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烧成灵活性小以及使用寿命短、劳动强大等缺点。60年代初,国外就对新型的抽屉窑进行了研究。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在电瓷等行业引进了该类窑炉,由于其周期短、温差小、耗能低、工艺灵活以及烧成过程自动化等优点,受到国内用户的一致好评。但是我国在抽屉窑设计制造方面还刚刚起步,消化吸收仅限于电瓷行业。 现代陶瓷的发展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高度的热均匀性,灵活的工艺和低能耗的窑炉设备的改造和开发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