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陶】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景德镇的“搅局客”——当代艺术与景德镇当代陶艺
-
作者:
任华东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陶瓷材料
孟庆祝
反讽意味
传统陶艺
陶艺家
当代陶艺
陶艺界
陶瓷专业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艺术家徐一晖来到景德镇,创作了一批具有"艳俗风格"的陶瓷作品《红宝书》(1994年)、《快餐》(1998年)《美元》(2000年)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传达了艺术家对自己、对当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夹杂着调侃、无奈、暧昧等诸多复杂情绪的体验和思考。作为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的代表,一般认为是徐一晖开启了景德镇陶瓷介入当代艺术的大门。人类文明史上有这种现象,某个领域的革新或进步,常常由一个外
-
现代陶艺肌理语言形态及审美
-
作者:
余盈莹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裂纹釉
陶艺家
艺术风格
现代陶艺
视觉盛宴
形式美感
在世人面前
颜色釉
灵魂的微笑
语言形态
-
描述:
现代陶艺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文明高速度、快节奏地向前发展,竞争意识加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现代陶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不仅仅发挥陶瓷传统的实用性,更可以带给受众精神的愉悦,让他们单调的生活多一丝色彩和幸福感。现代陶艺在不断更新求变的前提下,以开放性和建设性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内在的张力、自然粗犷的艺术风格、
-
漫谈现代陶艺观念性——关于现代陶艺的一些思考
-
作者:
刘颖睿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传统陶艺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精神
后现代
文化资源
中国当代
文化背景
文化意识
-
描述:
80年代以来,出于对保守的批判和全盘西化的影响,传统一概为前卫陶艺家所唾弃,然而至90年代中后期,由于后殖民文化意识逐渐被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所厌弃,又因为后现代艺术思潮开启了重新观照、挪用"传统"资源之门,中国的陶艺家在过去"民族化"的基础上,又遭遇了"本土化"情境,因而有了新的思考。艺评家皮道坚将陶艺的此种情况与中国传统水墨发展相提并论,他说,"在中国当代艺术精神中,就物质媒材的古老、艺术传统的悠久博大深厚而言,陶艺语言与水墨艺术语言具有相近的性质和相同的文化背景,也都同样面临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完成自身现代嬗变的问题。"中国陶艺不断发生变化过程中的讨论,历来只是针对着各个时期的主流话题,并不需要刻意强调正在讨论中的现代陶艺概念。然而,对于近现代时期占据了
-
古朴典雅 相映成趣——论现代陶艺中的祥和民俗风
-
作者:
刘清云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相结合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现代陶艺
传统吉祥图案
艺术语言
古朴典雅
民俗文化
历史悠久
-
描述:
中华大地,流淌着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铭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我国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瑰丽多彩,它作为绵延几千年的独特文明,传承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及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现代陶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多样的表现手法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来体现它的审美追求。随之淳朴稚
-
试论现代环境陶艺与多学科门类的关系
-
作者:
詹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门类
现代陶艺
陶艺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现代环境
文化艺术
艺术形式
陶艺创作
陶瓷工艺
公共艺术
-
描述:
随着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陶瓷作为媒介介入公共艺术,扩大了现代陶艺审美空间,使得现代陶艺的审美性和功能性趋于复杂化,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现代环境陶艺学科发展的探索。现代环境陶艺是现代陶艺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结果。随着意识形态的融合和文化多元化状态,陶艺介入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述空间已成为可能,现代艺术已很难以单一艺术门类的评价形式对此做出正确的评论。
-
现代陶瓷灯具的审美特点
-
作者:
李锋
王智鸿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内空间
材质美
现代陶瓷
装饰工艺
设计开发
审美品位
完美结合
灯具装饰
合成材料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概述现代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明的家用电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提高,逐步设计开发出了各种样式的灯具。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制作台灯可选用的材质也越来越丰富,金属、木头、特种纸、竹、玻璃、合成材料、陶瓷均可用做台灯的材料。在这些材质中,陶瓷灯具以其特有的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独领风骚,更是